近日, 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现象做出重要指示,强调通过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指出要树立粮食安全危机意识,多次强调浪费之风必须狠刹,号召“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从2013年从立法源头制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到在全社会推行“光盘行动”,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文明风尚,餐饮浪费现象有了很大改观,但仍然不可忽视,一些地方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数据表明,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在1700万至1800万吨之间,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据官方统计,2019年,全国餐饮收入46721亿元,按10%的浪费率计算,每年在餐饮浪费上的损失就高达4672.1亿元。还有各种网络吃播催吐、聚餐先点后扔、餐桌上讲“面子”讲“排场”等现象层出不穷,“舌尖上的浪费”何时才能休止?
一方面,餐饮浪费如此严重,另一方面,粮食安全亦面临紧张态势,尤其是今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更是加大粮食安全压力。“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兴国安邦的重要基石。尽管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丰收绝不等于浪费“加码”;尽管消费结构在不断升级,但消费升级绝不等于浪费“加量”。餐饮浪费现象亟需踩住“急刹车”,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遏制住这股“浪费之风”,让勤俭节约真正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一种潮流。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建设要充当“先行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当前,为何多种倡导理性消费、勤俭节约的措施和倡议落实起来困难重重,餐饮浪费现象依然存在。缺乏有力的刚性约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建立完善相应法律制度就显得极为重要,通过加强立法,完善法律法规,才能为有效遏制各类浪费现象提供有力保障,推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实现常态化、法制化。一方面,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餐饮规范,细化量化管理标准,严格落实执行;另一方面,对于餐饮消费应进一步加强监管,实现责任到位,对于餐饮浪费现象制定相应处罚制度,打造制止餐饮消费的“硬约束”。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党员干部要当好“领头羊”。“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党员干部只有率先垂范,从自身做起,勤俭节约,反对奢靡之风,走在前、做表率,以上率下,以机关带系统,才能带动更多群众切身践行勤俭节约的美德,在整个社会上树立节俭养德的良好社会风尚。身为党员干部,要时刻绷紧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根弦,坚决贯彻落实有关制止餐饮浪费的各项政策规定,要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光盘行动”,着眼于每一粒米、每一颗粮食,带头在家庭传承节俭美德,带头在社会倡导理性适度的餐饮消费方式。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要时刻紧握勤俭节约这个传家宝,时刻不忘党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奋斗的艰苦历程,坚决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蔚然成风!
标签: 厉行节约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