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将身体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了解自己属于什么体质,有利于更好的了解疾病的防治及养生保健和健康管理。
平和质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平和质的人平素患病较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中医调理:点按足三里。
定位: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足三里穴可以两侧穴位同时操作。每次按压操作5~10分钟, 每日两次,10天1个疗程。
阳虚质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阳虚体质的人一般一年四季手都冷,冬天“手冷过肘,足冷过膝”。
中医调理:艾灸神阙穴。
定位:在脐中部,脐中央。
操作方法:艾灸或隔姜、隔盐灸腹部的神阙穴,每日灸2次,配合热水泡脚(泡至膝关节以下)。
阴虚质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阴虚体质的人一般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中医调理:点按三阴交。
位置:腿部内踝尖直上3寸的位置。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三阴交穴,三阴交穴可以两侧穴位同时操作。每次按压操作5~10分钟, 每日两次,10天1个疗程。
痰湿质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痰湿质的人一般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中医调理:艾灸
取穴:神阙、关元、中脘、天枢、足三里。
操作方法:艾灸穴位可逐渐增多,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湿热质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湿热体质的人一般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中医调理:按摩阴陵泉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阴陵泉穴,每次按压操作5~10分钟,每日两次,10天1个疗程。
血瘀质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常见表现: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血瘀质的人一般不耐受寒邪。
中医调理:按揉内关穴
位置:位于手腕横纹上两寸,即手腕横纹向后三横指,在两筋之间取穴。
操作方法:用拇指端按揉。约1~3分钟。
气郁质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气郁质的人一般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中医调理:点按太冲穴。
位置: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第1、2跖骨结合部之间凹陷中)。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穴位,太冲穴可以两侧穴位同时操作。每次按压操作5~10分钟, 每日两次,10天1个疗程。
特禀质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特禀质的人一般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
中医调理:按揉或艾灸足三里。
操作方法:揉按或隔姜艾灸足三里,隔姜艾灸隔日一次为佳。
标签: 中医体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