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质的基本的概念
体质是指人体禀赋于先天,受后天多种因素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上和心理,生理功能上相对稳定的特征,这种特性往往决定着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变过程的倾向性。现代生物学研究认为。人具有根本的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共性,同时在人类群体中也普遍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的研究完全支持了中医的体质学说。
中医的体质概念与人们常说的气质不同。所谓气质,是指人体在先后天因素影响下形成的精神面貌、性格、行为等心理功能的、即神的特征,而体质是形与神的综合反映。因此,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但体质可以包括气质,气质不等于体质。
二、体质学说与养生的关系
人们对体质的研究由来已久。在国外,到目前为止,已有三十多种体质类型学说。古罗马医生盖伦(公元30~200年)在希波克拉底的体液学说的基础上,把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即性情急躁,动作迅猛的胆汁质;性情活跃,动作灵敏的多血质;性情沉静、动作迟缓的粘液质;性情脆弱、动作迟钝的抑郁质。在十七世纪以前,盖伦的气质学说一直被西方医学界奉为信条。
近代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则认为气质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点在行为中的表现,把人分为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弱型等四种类型,分别相当于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在西方医学界颇有影响。但是迄今为止,国外医学对体质的各种分类学说,都无法直接指导临床治疗与养生康复实践,唯有中医体质学说与医疗实践、养生康复是密切相合着的。
祖国医学一贯重视对体质的研究,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成书的《内经》里,就对体质学说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可以说,《内经》是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渊薮。《内经》不仅注意到个体的差异性,并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的体质作了若干分类。
如《灵枢》中的《阴阳二十五人》和《通天》,就提出了两种体质分类方法。在《素问·异法方宜论》里还指出,东南西北中五方由于地域环境气候不同,居民生活习惯不同,所以形成不同的体质,易患不同的病症,因此治法也要随之而异。
后世医学家在《内经》有关体质学说的基础上续有发挥,例如朱丹溪《格致余论》说:“凡人之形,长不及短,大不及小,肥不及瘦,人之色,白不及黑,嫩不及苍,薄不及厚。而况肥人多湿,瘦人多火,白者肺气虚,黑者肾不足。形色既殊,脏腑亦异,外证虽同,治法迥别也”。
又如叶天士研究了体质与发病的关系,在《外感湿热篇》中说:“吾吴湿邪害人最广,如面色白者,须到顾其阳气……面色苍者,须要顾其津液……”,强调了治法须顾及体质。
再如吴德汉在《医理辑要·锦囊觉后篇》中说:“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衰;易伤食者,脾胃必亏,易劳伤者,中气必损”。
说明了不良体质是发病的内因,体质决定着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这就为因人摄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
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体质不是固定不变的,外界环境和发育条件,生活条件的影响,都有可能使体质发生改变。因此,对于不良体质,可以通过有计划的改变周围环境,改善劳动,生活条件和饮食营养,以及加强体格锻炼等等积极的养生措施,提高其对疾病的抵抗力,纠正其体质上的偏颇,从而达到防病延年之目的。
一、体质差异形成的原因
(一)先天因素
先天因素即“禀赋”。包括遗传和胎儿在母体里的发育营养状况。父母的体质特征通过遗传,使后代具有类似父母的个体特点,是先天因素的一个方面,而胎儿的发育营养状况、对体质特点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性别因素
人类由于先天遗传的作用,男女性别不仅形成各自不同的解剖结构和体质类型,而且在生理特性方面,也会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一般说,男子性多刚悍,女子性多柔弱,男子以气为重,女子以血为先。《灵枢·五音五味》提出:“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的论点,正是对妇女的体质特点作了概括说明。
(三)年龄因素
俗话说:“一岁年纪,一岁人”,说明人体的结构、功能与代谢的变化同年龄有关,从而形成体质的差异。《灵枢·营卫生会》指出:“老壮不同气”,即是说年龄不同对体质有一定影响。
(四)精神因素
人的精神状态,由于能影响脏腑气血的功能活动,所以也可以改变体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即指情志异常变化伤及内在脏腑。
(五)地理环境因素
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其形态结构,气化功能在适应客观环境的过程中会逐渐发生变异。是故《素问·五常政大论》早就指出:“必明天道地理”,对于了解“人之寿夭,生化之期”以及“人之形气”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地理环境不同,则气候、物产、饮食、生活习惯等等,亦多有不同,所以《素问·异法方宜论》在论证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体质,不同的多发病和不同的治疗方法的时候,特别强调了不同地区的水土、气候、以及饮食、居住等生活习惯,对体质形成的重大影响,说明地理环境对体质的变异,既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又是极其复杂的因素。
二、体质的分类
祖国医学对人体体质所作的分类,在《内经》时代,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阴阳五行分类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根据人的体形、肤色、认识能力、情感反应、意志强弱、性格静躁,以及对季节气候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体质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型。然后又根据五音的太少,以及左右手足三阳经,气血多少反映在头面四肢的生理特征,将每一类型再分为五类,共为五五二十五型,统称“阴阳二十五人”,本法强调对季节的适应能力为体质的分类依据,具有实际意义。
(二)阴阳太少分类
《灵枢·通天》把人分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五种类型,这是根据人体先天禀赋的阴阳之气的多少,来说明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即气质方面的差别的分类方法。
(三)禀性勇怯分类
《灵枢·论勇》根据人体脏气有强弱之分,禀性有勇怯之异,再结合体态、生理特征,把体质分为二类。其中,心胆肝功能旺盛,形体健壮者,为勇敢之人;而心肝胆功能衰减,体质孱弱者,多系怯弱之人。
(四)体型肥瘦分类
《灵枢·逆顺肥瘦》将人分为肥人、瘦人、肥瘦适中人三类。《灵枢·卫气失常》又将肥人分为膏型、指型、肉型三种,并对每一类型人生理上的差别,气血多少、体质强弱皆作了比较细致的描述。由于人到老年形体肥胖者较多,所以本法可以说是最早的关于老年人体质的分型方法。
随着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与临床辨证用药相结合,现代中医常用的体质分类法着眼于阴阳气血津液的虚实盛衰,把人体分为正常体质和不良体质两大类。凡体力强壮、面色润泽、眠食均佳、二便通调,脉象正常、无明显阴阳气血偏盛偏衰倾向者,为正常体质。反之,有明显的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痰湿、阳盛、血瘀等倾向(倾向与证候有微甚轻重之别)的属于不良体质,这种分类方法,可称之为实用体质分类法。
着重介绍阴虚、阳虚、气虚、血虚、阳盛、痰湿、血瘀等不良体质的养生方法。至于阴阳气血平调的体质,应根据年龄、性别、职业等差异,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不必考虑体质问题。
一、阴虚体质
(一)体质特点
形体消瘦,午后面色潮红、口咽少津,心中时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尿黄,不耐春夏,多喜冷饮,脉细数,舌红少苔。
(二)养生方法
1.精神调养 阴虚体质之人性情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允应遵循《内经》“恬澹虚无”、“精神内守”之养神大法。平素加强自我涵养,常读自我修养的书籍,自觉地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在生活和工作中,对非原则性问题,少与人争,以减少激怒,要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此外,节制性生活也很重要。
2.环境调摄 阴虚者,故常手足心热,口咽干燥,常畏热喜凉,冬寒易过,夏热难受。因此,每逢炎热的夏季,应注意避暑,有条件的应到海边、高山之地旅游。“秋冬养阴”对阴虚体质之人更为重要,特别是秋季气候干燥,更易伤阴。居室环境应安静,最好住座北朝南的房子。
3.饮食调养 饮食调理的原则是保阴潜阳,宜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蔬菜、水果、豆腐、鱼类等清淡食物,并着意食用沙参粥、百合粥、枸杞粥、桑椹粥、山药粥。条件许可者,可食用燕窝、银耳、海参、淡菜、龟肉、蟹肉、冬虫夏草、老雄鸭等。对于葱、姜、蒜、韭、薤、椒等辛辣燥烈之品则应少吃。
4.体育锻炼 不宜过激活动,着重调养肝肾功能,太极拳、八段锦、内养操等较为适合。气功宜固精功、保健功、长寿功等,着重咽津功法。
5.药物养生 可选用滋阴清热、滋养肝肾之品,加女贞子、山茱萸、五味子、旱莲草、麦门冬、天门冬、黄精、玉竹、玄参、枸杞子、桑椹、龟板诸药,均有滋阴清热之作用,可依证情选用。常用中药方剂有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由于阴虚体质,又有肾阴虚、肝阴虚、肺阴虚、心阴虚等不同,故应随其阴虚部位和程度而调补之,如肺阴虚,宜服百合固金汤;心阴虚,宜服天王补心丸;脾阴虚,宜服慎柔养真汤;肾阴虚,宜服六味丸;肝阴虚,宜服一贯煎。著名老中医秦伯未主张长期服用首乌延寿丹,认为本方有不蛮补,不滋腻、不寒凉、不刺激四大优点,服后有食欲增进、睡眠酣适,精神轻松愉快的效果,很值得采用。
二、阳虚体质
(一)体质特点
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平素怕寒喜暖、手足欠温,小便清长,大便时稀,唇淡口和,常自汗出,脉沉乏力,舌淡胖。
(二)养生方法
1.精神调养 阳气不足的人常表现出情绪不佳,如肝阳虚者善恐、心阳虚者善悲。因此,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感情,消除或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
2.环境调摄 此种人适应寒暑变化之能力差,稍微转凉,即觉冷不可受。因此,在严寒的冬季,要“避寒就温”,在春夏之季,要注意培补阳气。“无厌于日”,有人指出,如果能在夏季进行二十至三十次日光浴,每次十五至二十分钟,可以大大提高适应冬季严寒气候的能力。因为夏季人体阳气趋向体表,毛孔、腠理开疏,阳虚体质之人切不可在室外露宿,睡眠时不要让电扇直吹;有空调设备的房间,要注意室内外的温差不要过大,同时避免在树荫下、水亭中及过堂风很大的过道久停,如果不注意夏季防寒,只图一时之快,更易造成或手足麻木不遂或面瘫等中医所谓的“风痹”病的发生。
3.体育锻炼 因“动则生阳”,故阳虚体质之人,要加强体育锻炼,春夏秋冬,坚持不懈,每天进行1~2次。具体项目,因体力强弱而定,如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内养操、工间操、球类活动和各种舞蹈活动等,亦可常作日光裕、空气浴,强壮卫阳。气功方面,坚持做强壮功、站桩功、保健功、长寿功。
4.饮食调养 应多食有壮阳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鸡肉。根据“春夏养阳”的法则,夏日三伏,每伏可食附子粥或羊肉附子汤一次,配合天地阳旺之时,以壮人体之阳,最为有效。
5.药物养生 可选用补阳祛寒、温养肝肾之品,常用药物有鹿茸、海狗肾、蛤蚧、冬虫夏草、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肉苁蓉、补骨脂、胡桃、杜仲、续断、菟丝子等,成方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全鹿丸。若偏心阳虚者,桂枝甘草汤加肉桂常服,虚甚者可加人参;若偏脾阳虚者,选择理中丸,成附子理中丸;脾肾两虚者可用济生肾气丸。
三、气虚体质
(一)体质特点
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白光)白,语声低怯,常自汗出,动则尤甚,体倦健忘,舌淡苔白,脉虚弱。
(二)养生方法
1.气功锻炼 肾为元气之根,故气虚宜作养肾功,其功法如下:
(1)屈肘上举:端坐,两腿自然分开,双手屈肘时侧举,以两胁部感觉有所牵动为度,随即复原,可连做十次。
(2)抛空:端坐,左臂自然屈肘,置于腿上,右臂屈肘,手掌向上,做抛物动作3~5次,然后,右臂放于腿上,左手做抛空动作,与右手动作相同,每日可做五遍。
(3)荡腿:端坐,两脚自然下垂,先慢慢左右转动身体3次,然后,两脚悬空,前后摆动十余次。本动作可以活动腰、膝,具有益肾强腰的功效。
(4)摩腰:端坐,宽衣,将腰带松开,双手相搓,以略觉发热为度;再将双手置于腰间,上下搓摩腰部,直至腰部感觉发热为止。搓摩腰部,实际上是对命门、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等穴的自我按摩,而这些穴位大多与肾脏有关。待搓至发热之时,可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温肾壮腰之作用。
(5)“吹”字功:直立,双脚并拢,两手交叉上举过头,然后,弯腰,双手触地、继而下蹲,双手抱膝,心中默念“吹”字音,可连续做十余次,属于“六字诀”中的“吹”产功,常练可固肾气。
2.饮食调养 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黄米、大麦、山药、籼米、莸麦、马铃薯、大枣、胡萝卜、香菇、豆腐、鸡肉、鹅肉、兔肉、鹌鹑、牛肉、狗肉、青鱼、鲢鱼。若气虚甚,当选用“人参莲肉汤”补养。
3.药物养生 平素气虚之人宜常服金匮薯蓣丸。脾气虚,宜选四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肺气虚,宜选补肺汤;肾气虚,多服肾气丸。
四、血虚体质
(一)体质特点
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不耐劳作,易失眠,舌质淡,脉细无力。
(二)养生方法
1.起居调摄 要谨防“久视伤血”,不可劳心过度。
2.饮食问券 可设亩桑植、荔枝、松于、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鱼、海参、平鱼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均有补血养血的作用。
3.药物养生 可常服当归补血汤、四物汤、或归脾汤。若气血两虚,则须气血双补,选八珍汤、十全大补汤、或人参养荣汤、亦可改汤为丸长久服用。
4.精神调养 血虚的人,时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故应振奋精神。当烦闷不安,情绪不佳时,可以听一听音乐,欣赏一下戏剧,观赏一场幽默的相声或哑剧,能使精神振奋。
五、阳盛体质
(一)体质特点
形体壮实,面赤,声高气粗、喜凉怕热,喜冷饮,小便热赤,大便熏臭为其特点。
(二)养生方法
1.精神调养 阳盛之人好动易发怒,故平日要加强道德修养和意志锻炼,培养良好的性格,有意识控制自己,遇到可怒之事,用理性克服情感上的冲动。
2.体育锻炼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让多余阳气散发出来。游泳锻炼是首选项目。此外,跑步、武术、球类等,也可根据爱好选择进行。
3、.饮食调理 忌辛辣燥烈食物,如辣椒、姜、葱等,对于牛肉、狗肉、鸡肉、鹿肉等温阳食物宜少食用。可多食水果、蔬菜、象香蕉、西瓜、柿子、苦瓜、番茄、莲藕、可常食之。酒性辛热上行,阳盛之人切戒酗酒。
4.药物调养 可以常用菊花、苦丁茶沸水泡服。大便干燥者,用麻子仁丸,或润肠丸;口干舌燥者,用麦门冬汤;心烦易怒者,宜服丹栀逍遥散。
六、血瘀体质
(一)体质特点
面色晦滞,口唇色暗,眼眶暗黑,肌肤干燥,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二)养生方法
1.体育锻炼 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各种舞蹈、太极拳、八段锦、动桩功、长寿功、内养操、保健按摩术,均可实施,总以全身各部都能活动,以助气血运行为原则。
2.饮食调理 可常食桃仁、油菜、慈菇、黑大豆等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食物,酒可少量常饮,醋可多吃,山楂粥、花生粥亦颇相宜。
3.药物养生 可选用活血养血之品,如地黄、丹参、川芎、当归、五加皮、地榆、续断、茺蔚子等。
4.精神调养 血瘀体质在精神调养上,要培养乐观的情绪。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营卫流通,有利血瘀体质的改善。反之,苦闷、忧郁则可加重血瘀倾向。
七、痰湿体质
(一)体质特点
形体肥胖,肌肉松弛,嗜食肥甘,神倦身重,懒动,嗜睡,口中粘腻,或便溏,脉濡而滑,舌体胖,苔滑腻。
(二)养生方法
1.环境调摄 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在阴雨季节,要注意湿邪的侵袭。
2.饮食调理 少食肥甘厚味、酒类也不宜多饮,且勿过饱。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食物,更应多食之,如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蜇、洋葱、枇杷、白果、大枣、扁豆、薏苡仁、红小豆、蚕豆、包菜等。
3.体育锻炼 痰湿之体质,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应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散步、慢跑、球类、武术、八段锦、五禽戏,以及各种舞蹈,均可选择。活动量应逐渐增强,让疏松的皮肉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之肌肉。气功方面,以站桩功、保健功、长寿功为宜,加强运气功法。
4.药物养生 痰湿之生与肺脾肾三胜关系最为密切,故重点在于调补肺脾肾三脏。若因肺失宣降,津失输布,液聚生痰者,当宣肺化痰,方选二陈汤;若因脾不健运,湿聚成痰者,当健脾化痰,方选六君子汤,或香砂六君子汤;若肾虚不能制水,水泛为痰者,当温阳化痰,方选金匮肾气丸。
八、气郁体质
(一)体质特点
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暗或萎黄,时或性情急躁易怒,易于激动,时或忧郁寡欢,胸闷不舒,时欲太息,舌淡红、苔白、脉弦。
(二)养生方法
1.精神调摄 此种人性格内向,神情常处于抑郁状态,根据《内经》“喜胜忧”的原则,应主动寻求快乐,多参加社会活动,集体文娱活动,常看喜剧、滑稽剧、听相声,以及富有鼓励、激励的电影、电视、勿看悲剧、苦剧。多听轻松、开朗、激动的音乐,以提高情志。多读积极的,鼓励的、富有乐趣的、展现美好生活前景的书籍,以培养开朗、豁达的意识,在名利上不计较得失,知足常乐。
2.多参加体育锻炼及旅游活动 因体育和旅游活动均能运动身体,流通气血。既欣赏了自然美景,调剂了精神,呼吸了新鲜空气,又能沐浴阳光,增强体项。气功方面,以强壮功、保健功、站桩功为主,着意锻炼呼吸吐纳功法,以开导郁滞。
3.饮食调养 可少量饮酒,以活动血脉,提高情绪。多食一些行气的食物,如佛手、橙子、柑皮、荞麦、韭菜、茴香菜、大蒜、火腿、高粱、刀豆、香橼等。
4.药物养生 常用香附、乌药、川楝子、小茴香、青皮、郁金等善于疏肝理气解郁的药为主组成方剂,如越鞠丸等。若气郁引起血瘀,当配伍活血化瘀药。
历代养生家都非常重视七情调援。具体方法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可分为节制法、疏泄法、转移法和情志制约法。
一、节制法
所调节制法就是调和、节制情感,防止七情过极,达到心理平衡。《吕氏春秋》说:“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重视精神修养,首先要节制自己的感情才能维护心理的协调平衡。
(一)遇事戒怒
“怒”是历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它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怒不仅伤肝脏,怒气还伤心、伤胃、伤脑等,导致各种疾病。《千金要方》指出:“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老老恒言·戒怒》亦说;“人借气以充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这些论述把戒怒放在首位,指出了气怒伤身的严重的危害性,故戒怒是养生一大课题。
制怒之法,首先是以理制怒。即以理性克服感情上的冲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虽遇可怒之事,但想一想其不良后果,可理智地控制自己过极情绪,使情绪反映“发之于情”,“止之于理”。其次,可用提醒法制怒。在自己的床头或案头写上“制怒”、“息怒”、“遇事戒怒”等警言,以此作为自己的生活信条,随时提醒自己可收到良好效果。再次。怒后反省,每次发怒之后,吸取教训,并计算一下未发怒的日子,减少发怒次数,逐渐养成遇事不怒的习惯。
(二)“宠辱不惊”
人世沧桑,诸事纷繁;喜怒哀乐,此起彼伏。老庄提出“宠辱不惊”之处世态度,视荣辱若一,后世遂称得失不动心为宠辱不惊。对于任何重大变故,都要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不要超过正常的生理限度。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情志刺激与免疫功能之间的联系息息相关。任何过激的刺激都可削弱白细胞的战斗力,减弱人体免疫能力,使人体内防御系统的功能低下而致病。为了健康长寿,任何情绪的过分激动都是不可取的。总之,要善于自我调节情感,以便养神治身。对外界的事物刺激,既要有所感受,又要思想安定,七情平和,明辨是非,保持安和的处世态度和稳定的心理状态。
二、疏泄法
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宣达、发泄出会,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称之为疏泄法。具体做法可采取下面几种方式。
(一)直接发泄
用直接的方法把心中的不良情绪发泄出去,例如当遇到不幸,悲痛万分时,不防大哭一场;遭逢挫折,心情压抑时,可以通过急促、强烈、粗犷、无拘无束的喊叫,将内心的郁积发泄出来,从而使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恢复平衡。发泄不良情绪,必须学会正当的途径和渠道来发泄和排遣之,决不可采用不理智的冲动性的行为方式。否则,非但无益,反而会带来新的烦恼,引起更严重的不良情绪。
(二)疏导宣散
出现不良情绪时,借助于别人的疏导,可以把闷在心里的郁闷宣散出来。所以,扩大社会交往,广交朋友,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是解忧消愁,克服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研究证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缩小“人际关系心里距”,是医治心理不健康的良药。
三、转移法
转移法又可称移情法。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变人的思想焦点,或改变其周围环境,使其与不良刺激因素脱离接触,从而从情感纠葛中解放出来,或转移到另外事物上去。《素问·移情变气论》言:“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古代的祝由疗法,实际上是心理疗法。其本质是转移患者的精神,以达到调整气机,精神内守的作用。转移法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升华超脱
所谓升华,就是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不良情绪的干扰,用理智战胜生活中的不幸,并把理智和情感化作行为的动力,投身于事业中去,以工作和事业的成绩来冲淡感情上的痛苦,寄托自己的情思。这也是排除不良情绪,保持稳定心理状态的一条重要保健方法。
超脱,即超然,思想上把事情看得淡一些,行动上脱离导致不良情绪的环境。在心情不快、痛苦不解时,可以到环境优美的公园或视野开阔的海滨漫步散心,可驱除烦恼,产生豁达明朗的心境。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作短期旅游,把自己置身于绮丽多彩的自然美景之中,可使精神愉快,气机舒畅,忘却忧烦,寄托情怀,美化心灵。
(二)移情易性
移情,即排遣情思,改变内心情绪的指向性;易性,即改易心志,进过排除内心杂念和抑郁,改变其不良情绪和习惯。《临证指南医案》华蛐云说:“情志之郁,由于隐情曲意不伸,……郁症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移情易性”是中医心理保健法的重在内容之一。“移情易性”的具体方法很多,可根据不同人的心理、环境和条件等,采取不同措施,进行灵活运用。
《北史·崔光传》说:“取乐琴书,颐养神性”,
《理瀹骈文》说:“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
《千金要方》亦说:“弹琴瑟,调心神,和性情,节嗜欲”。
古人早就认识到琴棋书画具有影响人的情感,转移情志,陶冶性情的作用。
实践证明,情绪不佳时,听听适宜的音乐,观赏一场幽默的相声或喜剧,苦闷顿消,精神振奋。
可见,移情易性并不是压抑情感。如对愤怒者,要疏散其怒气;对悲痛者,要使其脱离产生悲痛的环境与气氛;对屈辱者,要增强其自尊心;对痴情思者,要冲淡其思念的缠绵;对有迷信观念者,要用科学知识消除其愚昧的偏见等等。
(三)运动移情
运动不仅可以增强生命的活力,而且能改善不良情绪,使人精神愉快。因为运动可以有效地把不良情绪的能量发散出去,调整机体平衡。当自己的情绪苦闷、烦恼,或情绪激动与别人争吵时,最好的方法是转移一下注意力,去参加体育锻炼。如打球、散步、爬山等活动,也可采用传统的运动健身法和太极拳、太极剑、导引保健功等,传统的体育运动锻炼主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因而能使形神舒畅,松静自然,心神安合,达到阴阳协调平衡。且有—种浩然之气充满天地之间之感,一切不良情绪随之而消。
此外,还可以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用肌肉的紧张去消除精神的紧张。在劳动中付出辛勤的汗水,促进血液循环,活跃了生命功能,使人心情愉快,精神饱满。
四、情志制约法
情志制约法,又称以情胜情法。它是根据情志及五脏间存在的阴阳五行生克原理,用互相制约、互相克制的情志,来转移和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情志,藉以达到协调情志的目的。
(一)五脏情志制约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曾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这是认识了精神因素与形体内脏、情志之间,及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根据“以偏救偏”的原理,创立的“以情胜情”的独特方法。
正如吴**《医方考》所言:“情志过极,非药可愈,顺以情胜,《内经》一言,百代宗之,是无形之药也”。朱丹溪宗《内经》之旨指出:“怒伤,以忧胜之,以恐解之;喜伤,以恐胜之,以怒解之;忧伤,以喜胜之,以怒解之;恐伤,以思胜之,以忧解之;惊伤,以忧胜之,以恐解之,此法惟贤者能之”。
同期医家张子和更加具体地指出:“以悲制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以善治悲,以谑浪戏狎之言娱之;以恐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以怒制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以思治恐,以虑彼忘此之言夺之”。
后世不少医家对情志的调摄有时比药石祛疾还加重视,而且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情志疗法。例如,或逗之以笑,或激之以怒,或惹之以哭,或引之以恐等,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畅遂情志。
总之,情志既可致病,又可治病的理论,在心理保健上是有特殊意义的。
在运用“以情胜情”方法时,要注意情志刺激的总强度,超过或压倒致病的情志因素,或是采用突然地强大刺激,或是采用持续不断的强化刺激,总之后者要适当超过前者,否则就难以达到目的。
(二)阴阳情志制约法
运用情志之间阴阳属性的对立制约关系,调节情志,协调阴阳,是为阴阳情志制约法。
人类的情志活动是相当复杂的,往往多种情感互相交错,很难明确区分其五脏所主及五行属性,然而情志活动可用阴阳属性来分,此亦即现代心理学所称的“情感的两极性”。
《素问·举通论》指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七情引出的气机异常,具有两极倾向的特点。
根据阴阳分类,人的多种多样的情感,皆可配合成对,例如,喜与悲、喜与怒、怒与恐、惊与思、怒与思、喜乐与忧愁、喜与恶、爱与恨等等,性质彼此相反的情志,对人体阴阳气血的影响也正好相反。因而相反的情志之间,可以互相调节控制,使阴阳平衡。喜可胜悲,悲也可胜喜;喜可胜恐,恐也可胜喜;怒可胜恐,恐也可胜怒等。
总之,应采用使之产生有针对性的情志变化的刺激方法,通过相反的情志变动,以调整整体气机,从而起到协调情志的作用。
以情胜情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气调整方法,人们只要掌握情志对于气机运行影响的特点,采用相应方法即可,切不可简单机械、千篇一律的按图照搬。倘若单纯拘泥于五行相生相克而滥用情志制约法,有可能增加新的不良刺激。因此,只有掌握其精神实质,方法运用得当,才能真正起到心理保健作用。
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需要,请加关注[谢谢]
标签: 中医体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