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9大“为什么”连问,让你看清童年时期心理缺失的危害性

农百科 115 0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很多人的童年都有一定的悲剧感,比如有网友戏称,自己只有在期末考试得了双百分,父母才会满足自己“去吃肯德基”的愿望。所以长大之后,不少人暗下决心:“等我有了孩子,每个月我都要带他吃一次肯德基。”

从吃得满足感上来说,这个小小的悲剧(极其想吃却被严格禁止),看似不严重,实际上导致童年时期心理上的缺失感,且这种缺失感成年之后都未能痊愈。

所以如今回忆起来,当事人依然是满满的负气感、报复心,以及渴望被馈赠和充分被满足的欲念感。

父母怎么对待孩子,就是怎样对待曾经的自己,以及自己曾经遭遇过的一切。

人这种动物实在是脆弱,这种脆弱,不是身体的孱弱,而是精神上的萎缩发育与扭曲。这种扭曲,一方面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创伤,另一方面则会带来全面的精神认知失调。

心理学:9大“为什么”连问,让你看清童年时期心理缺失的危害性-第1张图片-农百科

也就是说,他们看客观世界和生活,是在鼻梁上戴着一副哈哈镜看的。透过这幅内心的哈哈镜,一切都歪斜、扭曲、长短不一、肥瘦奇异变形,一切都不是事情和人原本的样子。

在这种奇怪的心理幻象之下,人自然会作出种种奇奇怪怪的行为,说出颇带怨念偏离事实本身的话,让并没有遭遇过同等心理创伤的人一看一听,就明白她/他处于什么心态和境地,有可能遭遇过什么样的生活打击与扭曲。

当人的心理和精神出了种种问题和毛病之后,人们才发觉,真正对一个人的关怀,不仅仅是在吃喝生存本能上的关怀,更主要来自人们对以上这些不健康心态的关注与化解。

只有将这些精神意识层面上的问题加以纾解,人们才有可能找到自我救赎的出口,才是一个社会真正关注人、理解人的表现,那些心理有所偏离的人,才有可能在他人的开导之下,切回到正常视角,并重获心理健康。

心理学:9大“为什么”连问,让你看清童年时期心理缺失的危害性-第2张图片-农百科

否则,人就像个动物一样吃吃喝喝就过好过完这一生,又何乐不为呢?即使生命的价值感与体验感完全不同,但是,像个动物一样没有烦恼,是不是也行呢?

关键是,愿意吗?

海龟会活一万年之久,它长得慢爬得也慢,进食少一睡觉就是20多个小时,它跟海洋妈妈做朋友。混沌中,周围的一切让它长大发生变化,而它却改变不了周围的任何事情,从始至终,都只是生物圈生态链条上的一个小分支而已。

自然是如此明晰,根本不容除人类之外的任何生物个体,有任何篡改自然机制的机会,或推翻一切重来的权利。

可是人,原本就与动物不同。我们被称为有智慧的高等生物,当然是有原因的。

心理学:9大“为什么”连问,让你看清童年时期心理缺失的危害性-第3张图片-农百科

我们不仅要吃吃喝喝,还会因为心理上的创伤而感受到生命被伤害、存在本身带来的痛楚。一如《西部世界》第一季里的机器人德洛丽丝,自我意识的萌发和自我觉醒一样。

生命被伤害、存在本身带来的痛楚,会让生物圈生物链条上的,小小的人类个体,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恰恰是这些反思,使人性逐渐完整,并最终成为一个立体而丰富的人:

· 为什么我要遭受这一切?为什么我无法承受这样那样的打击?

· 为什么小时候被父母禁止我做的事情我会如此念念不忘?

· 为什么我忘不了得不到的,却不去珍惜和理解眼前所拥有的?

· 为什么我的生命会不如别人珍贵、特别、有钱、有财富、有地位、有身份?

· 为什么我得不到我所希望得到的一切,却要遭遇生活中各种打击和风雨?

· 为什么快乐如此难求,而痛苦随时随地可以降临到我的头上?

· 为什么有些得到没让我有得到感,而暴雨时陌生人借给我的雨伞,却能让我感动?

· 为什么我始终希望不劳而获,希望美美哒不受辛劳苦痛的就得到财富和他人的尊崇?

心理学:9大“为什么”连问,让你看清童年时期心理缺失的危害性-第4张图片-农百科

这许多为什么,看起来如此渺小琐碎,但却是生命个体所遭遇的一切,这些鸡零狗碎以及由此带来的感受启发,就是人这种高等生物对生命方程式的读取和拆解,也是对自我的重新构建。

如果一开始,人就如夏娃亚当一般无知无觉、无男女性别区分意识无智慧,完整无缺,那么,就无法启发亚当和夏娃去发现完全不同的世界观感和崭新的自己,更无法知道,在这趟生命旅程之外,自己还有其他多种可能性。

生活与年轮的碾磨,命运的罅隙或巨大裂缝,都是让人有几乎发现新世界的机缘巧合。它们的出现,绝非偶然。

就像一枚恐龙蛋,被孵化出来之后,该是剑龙就是剑龙,是翼龙就是翼龙,而绝不会是恐龙基因之外的生物。这种既定的命运和安排,绝对不是造物主对人类的馈赠。

人类本身拥有动物所缺少的自主意识和创造力,这一天然属性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变数,意味着冒险、莽撞、冲动、错误、悲剧、壮举、嬗变乃至重建。

心理学:9大“为什么”连问,让你看清童年时期心理缺失的危害性-第5张图片-农百科

一个受过伤害的人,会比生活在温室里不懂世界嫉恶苦痛的人,更理解粗茶淡饭、平安顺遂的意义;一个内心有所缺失的人,会比事事都得到满足的人,更懂得平凡生活四角齐全的可贵。吾之蜜糖,彼之砒霜。人类生活彼此印鉴,自有它的原因。

所以,生命降临之后的种种如意或失意,生活中的各种得与失,也许都是造物主的刻意为之,还可能是错误环境中出现了错误代码,更也许根本就是出厂设置时出的过错和失误。

但无论哪一种情况,归根结底,缺失与痛苦,得到与失去,最终都使凡俗平庸者,在不断探寻中,找到自己身上的开关,进入自我觉醒模式,都让如你我一样平凡普通的人,拥有了不同于其他人的生命模式,以及去冲决命运闸门的可能性。

心理学:9大“为什么”连问,让你看清童年时期心理缺失的危害性-第6张图片-农百科

如此人生,固然是累觉不爱的。但人生如是,无人可逃避。我们总是在不失不得,不离不弃,不舍不明之间,真相渐明。

若能在得失之间有所领悟与修缮,那么人的内心就是、有了真正的智慧,也才不枉遭遇这一番苦楚与磨砺。所以,当心有千千结,深感郁结不快时,愿你我都能换个角度看世界,以平常心,虽心负伤痕,却始终向往蓝天不断飞翔。

与世界握手,与自我和解。

- The End -

作者 | 汤靡达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Tanay, G., Lotan, G., & Bernstein, A. (2012). Salutary proximal processes and distal mood and anxiety vulnerability outcomes of mindfulness training: A pilot preventive intervention. Behavior therapy, 43(3), 492-505.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标签: 心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