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后的最后一年。目前,过渡期只剩下不到五个月时间。下一步,银行理财应努力推进业务转型,加快存量资产处置,用好金融科技,提升服务能力,并加强投资者教育。
第一,加快存量资产处置。总体而言,银行理财正在按既定安排有序进行整改,保本产品、同业理财规模大幅下降,存量资产处置进展加快,产品和业务转型进展比较顺利,预计大多数银行将可以在过渡期之内完成整改。对少数存量资产可能因为期限过长等特殊因素难以在过渡期内处置完毕,可向监管部门提出申请,纳入个案专项处置,尽量减少整改给市场带来过大冲击。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制度办法,继续加强和改进对理财业务的监管,如进一步细化信息披露、业绩比较基准等要求。
第二,提升对实体经济服务。银行理财是资管市场最大的参与者,要更主动融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提升对实体经济服务能力。下一步,银行理财要继续服务好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理财资金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之下,应在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特别是,要参与塑造和完善 ESG 投资体系,优化理财产品投资组合,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金融管理部门应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企业信息披露和激励约束机制建设,助力绿色资管发展。
第三,深化金融科技应用。资管科技是银行理财制胜关键,有条件的理财公司应以“资管科技公司”为方向,加快数字化转型。产品营销上,运营资管科技,突破物理渠道和销售人员不足,实现对更多客户的覆盖和服务;投资研发上,运用资管科技,创新智能投顾等模式,提升投资能力,为客户创造超额收益;风险防控上,借助资管科技,实时监测投资产品和组合风险,提高风险预警和管理的及时性和精准度;运营管理上,用好资管科技,节省人工成本,提升账户管理、信息披露等工作效率。
第四,加强投资者教育。我国银行理财发展时间短,投资者专业素质和风险承受能力一般,迫切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投资者教育活动。从监管部门公布的数据看,一季度涉及理财类业务投诉4510件,环比增长35.1%,其中大型银行理财类业务投诉环比增长62.4%,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银行理财发展与投资者需求之间还有差距。下一步,要从提升国民金融能力的高度出发,提升投资者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决打破刚性兑付,实现“卖者尽责”与“买者自负”有机统一,推动银行理财健康可持续发展。
标签: 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