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四个小技巧让你表达清楚
吵架时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你根本没听懂我要讲的重点!」但这句话不只吵架的时候会出现,平常说话的时候,如果对方从头到尾都一脸困惑,说话者心里应该也会冒出这句话。但这个时候,除了大翻白眼之外,也要回头检视一下自己,是否表达得不够清楚?
「如果别人听不懂你在说些什么,不要怪你的听众,你应该要改变的是自己。」Brave Up 的专业培训人员 Kathy Caprino 在 Linkedin 上这么说道。因此她也分享了四个方法,帮助人们在表达上做出改进。 一、注意说话的语气以及用字 语气与用字是说话的关键,每种不同的语气,或是不同的文字,都会带有不同的力量。即使今天说话者只是在假笑,或是其实只是想敷衍带过,都会在语气与用字中展显出来。而这样的说话方式,并不会引人专心聆听,只会觉得说话者超没诚意,既然说话者都这么没诚意了,那作为听者又何必认真聆听呢? 二、你知道的对方不一定知道 很多时候当我们在说话时,都觉得对方「一定」知道某些事情,所以作为说话的人,就不必再多花时间重讲对方已经知道的事情。但没有一件事情是别人「一定」要知道的,也没有人「必须」知道说话者是怎么看事情的。说话的人绝对不可以把事情当成理所当然,认为对方一定要听过或知道哪些特定的事情。毕竟,一个好的对话与沟通来自双方对同一件事情的认知,如果没有这个共同桥梁,这不是「沟通与说话」,这只是「有一个人在自言自语」。 三、换个角度为聆听者想一想 很多人常常因为害怕对方给出负面或不合己意的回馈,所以说话时只求「把话说出来」就好,而非「对方也可以说说他们的意见」,而这样的说话方式终究只是在自言自语。如果说话者希望能够从聆听者那获得回应,首先说话者的内容必须要让聆听者感同身受,或者至少能够有所连结;接着才会让对方能够因此给出同等的回馈。 四、讲话别一直撂出专业术语 不难发现有些人会将自己的专业带入日常生活中,譬如说有些语言学家可能一天到晚都在分析身边的人说话的语法、或是有些医生可能会在心里默默观察附近的人的健康状况。这就是专业领域融入日常生活的现象,说话者可能会不自觉地带入专业术语来表达自己想讲的东西,而这就会让非该领域的人们听得一头雾水,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中英夹杂说话时,会引人反感。
标签: 心理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