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南京日报》刊载的一篇文章里,曾经担任过毛泽东警卫组长的沈同,回忆起毛泽东当年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故事:毛泽东吃饭时,掉在饭桌上的一粒米、一根菜,他都要捡起来吃掉,饭碗里从来没剩过一粒米。他说,我们国家是一个大国,如果一个人一天浪费一粒米,一年就要浪费掉365粒米,全国6亿人口一年浪费掉的粮食积累起来,就能够救助一方灾民;如果6亿人民每人每天能够再节约一粒米,其数量不是就更可观了吗!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句话用在毛泽身上恰如其份。在参观井冈山、延安和西柏坡等地的革命陈列馆时,我们都能看到那些打了很多补丁的衣服。岂止是在战争年代,即便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他老人家穿衣吃饭都是如此勤俭节约。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正是靠着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他们这代人才在一穷二白的版图上描绘出一幅美好画卷。
勤俭节约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亦是薪火相传的革命传统。在贫困时候需要它显得极其重要,在富裕之际它也是不可丢掉的传家宝。不仅仅是因为奢靡和浪费容易白白损耗物质财富,同时还因为这种大吃大喝、大手大脚、大把花钱的作风,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亦是一种腐蚀。“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往往从小节小处开始沦陷,最终将人的意志和追求引入纸迷金醉声色犬马的可怕境界。种种教训,在历史上并不鲜见。
越是朝着小康富裕目标前进,越是要牢牢记取并恪守勤俭节约的品质。党的十八大后,以 为 的党中央从转变作风“破题”,以“八项规定”开启新一轮发展大文章,不仅从自身做起、以纪律约束全党,前不久 书记还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在全社会大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之风。这与毛泽东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等要求一脉相承,与党一贯要求和极力倡导的勤俭节约一脉相承,让人充分感受到了党风的纯洁和朴实,见证了多年始终未曾改变的坚守。
想起了毛泽东的勤俭节约故事,我们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八个字认识更深、体会更深。
标签: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