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全球意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农百科 144 0

作者:刘林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据报道,随着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疫苗接种需求放缓,此前囤积的数百万剂新冠疫苗正在悄悄过期。在很多低收入国家,并没有足够疫苗来为老年人和医护人员等易感人群接种疫苗。数据统计,截至7月底,整个非洲只有2.2%的人接受了至少一剂疫苗。一边是成批的疫苗过期浪费,一边却是严重的疫苗短缺。过期疫苗问题凸显了全球疫苗分配严重失衡。

当前,低收入国家无疫苗可打,发达国家却有数百万剂疫苗过期的现象,昭示着疫苗“民族主义”“保护主义”的危险行径与政治局限。因接种疫苗的效率不同,国家与国家之间就极易出现免疫洼地,为全球性的疫情防控带来人为漏洞。例如有可能导致病毒在疫苗稀缺的中低收入国家中无限制地传播,产生更多变异病毒,新出现的变种又可能对现有疫苗产生耐药性,以致出现新的全球抗疫难题。对此,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加强国际合作,加强政策沟通与互鉴,倡导建立包容联动、合作创新的治理机制,构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以共同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带来的挑战。

世界贸易组织新任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韦阿拉在上任之后也警告称,不能奉行“疫苗民族主义”,这将让疫情结束的进程放缓,并会侵蚀所有国家的经济增长,无论发达国家还是低收入国家。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各国更加充分地认识到,人类就是命运共同体,也是卫生健康共同体。2020年3月21日,习近平主席就法国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向法国总统马克龙致慰问电时,首次提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呼吁,“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佑护各国人民生命和健康,共同佑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背景下提出的重大倡议,覆盖全球和全人类,强调机制化建设和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对抗新冠肺炎疫情,疫苗是全球公共产品,应当致力于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全世界所有国家都需要“不受阻碍地及时获得”抗击疫情所需的疫苗、药品、诊断方法和其他技术。因此,要摒弃“疫苗民族主义”,秉持疫苗公共产品的“第一属性”,坚决抵制任何把疫苗合作政治化的企图。

当前全球疫情出现反弹,疫苗面临产能不足、分配不均等挑战的关键时刻,中国倡导推进疫苗的公平可及性,并已经向100多个国家捐助疫苗,同时向60多个国家出口疫苗,总量超过7.7亿剂,居全球首位,中国疫苗的安全性也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用扎实的行动来兑现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承诺。中国倡导的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秉持休戚与共的全球意识,坚持共铸“维护人类健康安全的篱笆”,始终遵循“生命至上”的全球化价值回归,充分践行着维护国际公正合理、互商互谅、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大国担当。(刘林)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标签: 卫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