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最古老的医学经典著作——《内经》中,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过程中如何养生就已有记述,如“春三月,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夏三月,夜卧早起,与鸡俱兴 冬三月,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这就提示给人们,身体要健康,益寿延年,需要追随大自然的规律,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安排日常起居。
春季:祖国医学认为,从立春至立夏前一天为春三月,春天三个月是生发的季节,天气由寒转暖,东风解冷,春阳上升,自然界各种生物萌生发育,弃故从新。 人们应早些睡觉,早一点起床,在庭院散散步,适当锻炼,以发布“生”气,注意运动应暖和,以适应春气。并要让身心感到舒畅、活泼,以使身体与春气相适应。
生活中应注意心情愉快,切忌恼怒,内存生而勿杀、予以勿夺、赏而勿罚的意念,从而使肝气保持正常的生发、调畅。如果违犯了这一自然规律,就会损伤肝气,夏季易患寒性疾病,从而导致人体难以适应夏季藩秀的“长”气。 祖国医学认为,养生的效果,不仅限于季节,还应为下一季节打下良好基础。
换句话说,就是在这个季节里不能很好地养生,就会引起下一个季节的不健康状态,有不少疾病就容易产生。如春季能注意“生发之气”,本季节即不患病或少患病,而到夏季也就不得寒性病。若不注意调养“生发之气”,不仅近在当时,并且能遗患于后。《内经》指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不变。
”肝属木而主风,属于自然界的东方,旺于春季。所以春季养生不好,不注意调养,易伤肝,肝伤则不能生心火,到了夏季火就不足,火不足而寒水便来侮之,于是都容易发寒性疾病。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阳春三月,气候渐暖,这是春的主要象征。然而春季又是气候多变的季节,尤其是初春,气候变化更大,常有寒流侵袭,气温急降。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讲“春捂秋冻”,所谓“春捂”的意思,就是指春天不要过早地脱下棉衣,应晚脱一点,而且要一件件地减。这从春天的天气、气候特点与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来说,是有其科学道理的。 由于春季气候变化多,忽冷忽热,风沙大,春雨少,再加肝木旺于春,恼怒等情志易刺激伤肝,一些冠心病人的病情易恶化。
另外,由于由冬入春,人们的抗病能力、气候适应能力较弱,流行性传染病又较多,稍不注意就会感染疾病。特别是年老体弱和少年儿童应注意,春季易患感冒,若治疗不当,防护不周,常会导致肝炎。另外,麻疹猩红热、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传染病都易传染。 祖国医学还认为,春天肝气旺、脾气衰,应少吃酸,多吃甜的食物,因酸味属肝,甘味属脾,故需注意调养。
在春季里,除注意以上几方面的调理外,还要针对春天的特点,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适度,增进营养,以增强体质的抗病能力。 夏季:祖国医学认为,夏天对人来说属心火旺,肺气衰的季节,应晚睡早起。苦味属心,辛味属肺,所以夏天应吃些辣味食物。虽然天气炎热,但不要贪凉,睡觉时腹部应盖上被子,以免受凉腹泻。
雨季应避免湿气的侵袭,及时更换衣服。平时应经常按摩足底涌泉穴,不要光脚,以免湿气从脚底部侵入。 秋季:祖国医学认为,从立秋到立冬为秋三月,天地阳气日衰,阴寒日生,景物萧条,养生亦应随之。 秋天应早睡早起,这对健康十分有益。要少吃辣、多吃酸的食物。
气温降低时应及时添加衣服,以免着凉。中医认为,当秋季阳气内敛,阴气转盛中,人应与秋气相和平,保持体内阴精,不让意志过分外驰,防止房劳伤肾。秋季万物凋谢,老人忧思过多,产生垂暮之感,表现为情绪不稳、烦躁不安、难以入眠等症状。金代医学家李东垣说:“凡怒悲生恐惧,皆损元气。
”《医学类编》说:“若日逐攘扰烦,神不守舍,则易于衰老。”故应保持情绪稳定,心如秋月,少忧勿思使志安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当精神系统受到刺激,会导致机体正常平衡紊乱,易患疾病。心情开朗,使精神处于常乐之境,才能有助于健康。 冬季:冬季要早睡,起床不妨稍迟。
冬天为肾气旺、心气衰的季节。咸味属肾,应少吃。应尽量避免吃灸烤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腹部及足部应注意保暖。室内温度不宜过高,否则出门时易着凉。 实践说明,祖国医学中宝贵的四季养生法是有科学道理的,如能掌握好,对人们的健康长寿必定大有益处。
秋季由热转寒,阳消阴长,这时温开始降低,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偏于干燥。秋季景色宜人,秋高气爽,比夏天舒适多了,很多人因此放松警惕没有那么注意身体了,但是,秋季应该是要养生的季节。许多因素往往在不经意间影响着您的健康,且夏季过多的耗损也应在此时及时补充,养生保健是保持身体健康所必须的。
秋季的养生是以适应秋季气候变化为主;预防旧病复发,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复发与发生、发展。秋季易感冒,应注意保暖,饮食当以润燥益气为中心,以健脾、补肝、清肺,清润甘酸、寒凉调配为主要。
秋季天气慢慢变凉了,也越来越干燥了,女性群体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皮肤,要注意补水保湿,这样女性朋友的皮肤才会光滑,细腻,并且各位女性可以吃燕窝进行调理滋润美容,生燕是很不错的选择。
秋季养生主要原则:
1、宜滋阴润肺。秋季进补要甘润温养,既不可过热,又不能太凉,要以不伤阳不耗阴为度,平稳地完成夏冬两季热、冷的交替。
2、宜少食辛味,多食酸味。秋日宜收不宜散,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
3、宜多食性温之食,少食寒凉之食。
秋季应该巩固体内的正气,少食寒凉食物很重要。
下面为您介绍一些秋季养生小贴士:
1、注意调节饮食。多食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多喝水,适当多摄入含糖、脂肪的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适当用保健食品,以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及呼吸道感染。
至于说到滋阴润肺补中的食物和保健品,三口山公司的生燕就很不错,生燕经过了专业的挑毛泡发,保持营养和口感,在家只需隔水炖煮20分钟即可食用,方便快捷又滋补!
在滋润进补的同时要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忌食辛热香燥的食物,忌食油腻煎炸的食物,季忌生吃水生植物,季忌吃肥甘食品。
2、注意预防感冒。秋季早晚气温变化较大,不要贪凉,夜温低要盖好被褥,以免受凉,日间衣着不宜过厚,以不着凉为度。
3、注意加强锻炼。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
不过锻炼的时候要注意防受凉,运动时不要穿的过少,身体发热时不宜一下脱得太多,切忌穿汗湿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免着凉。
4、注意睡眠。秋季应早睡早起,睡眠时注意防寒保暖,免受寒冷风的侵袭,引发感冒、呼吸系统等疾病。忌蒙头入睡,应开小气窗通风。
5、要注意预防秋燥,保养皮肤。
保持皮肤滋润,科学洗浴;秋初湿热并重,注意皮肤清洁防止感染,浴后可涂擦甘油、止痒霜、润肤露等,以保持皮肤湿润,防止皮肤干燥、脱屑。不过个人认为外部保养重要,内部调理是根本。可以煮些乌鸡汤,冬虫夏草、燕窝等滋补。
6、注意保持心情开朗。于气候变化不定,冷暖交替,给人的生理、心理带来一定影响。
因而必须注意心理上的调适,正确把握自己,学会自行解脱。可采取与朋友交流沟通、参加户外活动及文体活动等方式,进行调理。
养生这个话题可大了,从日常起居就要随时注意保养,与平时的作息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根据四季变换日夜交替的养生有很多种,总之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吃海鲜,肉类,注意日常饮食的营养,勤运动,培养兴趣爱好,保持好的心情,这些对身体都是有利的,还可以选择好的国医馆去开些中药从根本上进行调理,中医讲究内调外养,我家旁边有个君临天下国医养生馆,我一直在那里做中医调理,有很多不错的项目,每周都做经络推拿,偶尔泡个药浴,身体舒服了,心情也好了,从生活一点一滴开始保养注意吧,祝您有个好身体好心情!
标签: 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