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金振娅
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建党百年的恢宏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摆在重要位置,推动医疗卫生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书写了一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时代画卷。
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增至77.3岁
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优于中高收入国家水平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从那一天起,党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1922年7月,在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保护劳动者健康和福利被写入党的纲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彼时,医疗机构、医疗设施设备以及医疗技术人员都处于极度匮乏的状态,天花、霍乱、鼠疫等多种传染病,严重危害着人民健康,当时的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1950年8月,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召开,确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三大卫生工作方针。
1952年,中国共产党发起爱国卫生运动。2017年,世卫组织颁发给中国政府“社会健康治理杰出典范奖”。颁奖词中写道,早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界的口号前,中国就已经通过爱国卫生运动践行着这一原则,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历经70多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49年,我国仅有2600家医院。截至2019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1007545个。
仅在“十三五”期间,从2015年到2019年年底,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4年提高了1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20.1/10万、8.1‰、10.7‰降至17.8/10万、5.6‰、7.8‰,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从35岁到77.3岁,这部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史,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最好见证。
图为观众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上驻足参观。新华社发
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最大程度促进健康公平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将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列上议事日程。健康优先,历来是党和国家谋求发展的战略基点。
为了百姓就医用药有保障,我国多年来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2020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6131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与参保人数同时增加的,还有参保待遇水平的逐步提高。2020年,参加职工医保34455万人,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85.2%;参加城乡居民医保101676万人,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达70.0%。
健康是幸福之基。只有人人健康,才能全民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场关键战役。
聚焦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的任务目标,最大程度促进健康公平,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发挥了最大范围的防贫减贫作用。2018年以来,各项医保扶贫政策累计惠及贫困人口就医5.3亿人次,助力近1000万户因病致贫家庭精准脱贫;2020年,全国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9%以上。
在此基础上,我国还推进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同时实行大病保险倾斜,对贫困人口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逐步取消封顶线,还实施了托底的医疗救助保障。
2020年初,面对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严峻考验。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上至年逾百岁的老人,下至出生不久的婴儿,没有一个患者被放弃。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
2020年11月27日,北医三院骨科、泌尿外科、介入血管外科、普外科专家同时上台,历经18小时,完成一例巨大脊柱恶性肿瘤完整切除术。北医三院供图
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1292.8万人
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健康是幸福之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缘于此,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和医疗技术能力持续提升。2018年,国际医学界权威刊物《柳叶刀》对全球195个国家的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情况做了梳理和排名——中国2016年平均得分77.9分,位列全球第48名,而这一排名在2015年是第60位。
能够取得上述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有一支优秀的卫生技术人员队伍。仅在2000年至2017年间,医学科研共获得597项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奖励,其中吴孟超、王忠诚、王振义、屠呦呦和侯云德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不仅如此,哪怕和肆虐的传染病正面交锋,这支队伍也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白衣为甲,逆行出征。2020年初,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346支国家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毅然奔赴前线,在“生死较量”中拼尽全力。他们中,既有钟南山、张伯礼、乔杰、陈薇等领衔的多支院士团队,也有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倾力派出的“四大天团”……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数据显示,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比例达到92%,湖北省确诊病例中医药使用率和总有效率超过90%。
在中国快速控制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社区防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21年5月28日,世卫组织授予中国基层防疫专家吴浩教授世川卫生奖。吴浩是成千上万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中国基层卫生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他主编主审的《新冠肺炎病毒感染防治社区手册》已被译成英文,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社区防控样本。
名医大家,灿若星河。《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1292.8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77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3.18人。
以治病为中心转为以预防为中心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健康工作重点逐渐由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转向管健康、促健康,健康中国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应运而生。
2016年8月19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这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召开的第一次卫生与健康大会,具有里程碑意义。
站在国家长远发展和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他指出,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自此,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战略方针,从以治病为中心开始向以预防为中心的转变。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描绘了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到2030年,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到2050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深入人心。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3.15%,比2019年提升3.98个百分点,增长幅度为历年最大。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既是一道重大民生课题,也是一道世界性难题。
医改进入深水区、攻坚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
“人民健康水平总体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用较少投入取得较高健康绩效,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如是评价,来自世界银行、世卫组织等研究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医改调研报告。
百年历程,初心不变;知往鉴今,述往思来。为了14亿人民的健康福祉,全民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铺就一条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健康之路”。
【数说巨变】
人均预期寿命
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35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
医疗卫生费用
居民医疗卫生费用的个人负担相对减轻,2019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65195.9亿元,个人卫生支出18489.5亿元,占28.4%。较上年下降0.25个百分点,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增长0.15个百分点。
公共卫生服务
2019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从2018年的55元提高至69元。
线上诊疗服务
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共有1100余家互联网医院,7700家二级以上医院提供线上服务。三级医院网上预约诊疗率已达50%以上。
相关阅读:【奋斗者说】保障人民健康 建设健康中国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28日09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标签: 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