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个问题问得真好,有点儿“入乡问俗”的道理,也是学书法的入门必备。我结合一下我之前写的有关文章,来个现身说法,希望能得到你的满意。
学书法,两点:
一、用笔;二、结构(章法);
一、用笔:
用笔有二: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必删。)
1、执笔:
五指执笔法(或五字执笔法);
2、运笔:
(1)、起笔;
(2)、行笔、
(3)、收笔。
二、结构:大字结构法、小字结构法;草有草法、楷有楷法;欧、虞、褚、薛、颜、柳、赵各家有各家的法。
基础知识有好多,我认为最为主要的还是临摹。这是学习书法入门的途径,必由之路。
了解基础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入门。接下来我就来谈谈自己入门的心得。
一、择帖
俗话说:“择帖如择友。”还有句话叫“取法乎上。”
学哪种书体?我是从楷书学起的,为什么先学楷书。因为楷书法备,也就是法则完备。
二、学哪一家?我选择的是柳公权。
三、学柳公权的哪个字帖?
我选择的是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我初学选择柳体,选学《玄秘塔碑》,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柳体字,起笔、收笔,圭角分明,容易学到提按顿挫转折的用笔方法;笔画挺拔,从中容易学到中锋行笔的用笔方法;在形同波浪的捺画中,学到一波三折;柳体字的笔画就像人一样,劲健有骨力。
柳体字结构匀称,左右平衡,上下稳重。柳体字的结构也同人一样,骨骼清秀,骨架稳重。
因而初学柳体既容易学到用笔又容易学到结构。
四、怎么学?
我采取的方法是临摹。因为临帖中我可以从中学到用笔;摹写中我可以学到结构。既要学用笔,又要学结构,所以临和摹我是同时进行。
(1)、读帖
临帖,行笔要一气呵成,才能学到笔势。所以临帖前要先读帖,读帖如读书,要眼到、手到、心到。读的过程也是分析思考的过程,是从知其然明白知其所以然的过程。多读就能由生面孔到熟面孔;从知面到知心,从“面处”到“神交”。这样临摹越来,就能得心应手,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字帖读熟了,大脑里有印象,心中有字,手中的笔临写时就能清晰完整地“复制粘贴”出来,而且笔画与笔画之间笔势连贯,笔断而气不断。如果不读帖或读的不熟,心中没有字或不完整,临写的时候就要看一下写一下,局部局部的“复制粘贴”,笔断意断,貌“合”神离,学不到笔势,练不好用笔。所以,读帖非常需要。
(对临:对着字帖临写。)
(2)、临写:对临、背临(默临)。
临学用笔,摹学结构。开始临写,最忌讳的是“先入为主”,自满不能纳物。我从“细微处见精神”的临写中学用笔,从“节制其手”的摹写中学结构。在“落笔生根、落笔无悔”中培养诚心;在“字如其人”中陶冶情操;在“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中养成细心;
(背临:像背书一样。)
在“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中累积笔力;在“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中培养耐心;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锻炼毅力;在“眼高手低,手高眼低”中提高欣赏水平;在“笔成冢、砚成臼”中练就功夫,在“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中坚定信心……。由此看来,临摹也是“养性”。
(双钩)
(3)、摹写有双钩、单钩,学规矩宜从双钩开始。双钩有界线,按笔重了出界,笔力过大;按笔轻了不满,笔力不足。行笔快了,界内不满,行笔慢了,易出界外。若要既不过界又要充满,就要有提有按,轻重得当。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就会学到提按、轻重、缓急,对书法中用笔的“节奏”,就再也不会感到“陌生”和生疏了。
(单钩)
在界内填写,笔画的位置,笔画与笔画之间,是相接、相连还是相交叉,在什么位置接,在什么位置连,在什么位置相交叉;是相争、还是相让,争多少、让多少……,摹写,都能车辙相合,这样才能从原样“复制”、“粘贴”中学到结构,也才能学到《玄秘塔碑》的“用心”。所谓“用心”,也就是为什么要这么写?学会这么写。以形传神,会通无穷无尽变化莫测的万千气象。这是在妙通造化了。
由此可见,临摹都是在规矩中学规矩,法则中学法则,方法中学方法,用功愈勤,进步愈快。
再用同样的方法继续学下去,那就是厚积薄发,追根溯源了。还担心学不好书法吗?!
就你的问题,我就先说到这里了。欢迎您的欣赏、关注和点评!☕️
标签: 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