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节约每一粒粮食:居安思危,惜食有食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整治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然而,仍有人非但不以浪费为非,反而振振有词,认为这是在“拉动消费”。这种说法混淆了“消费”与“浪费”的界限,十分荒谬,并不足取。
粮食生产周期长、受自然环境影响大,每遇天灾,往往会对粮食安全形成巨大威胁。从源头抓起,常怀危机意识,杜绝餐饮浪费,节约每一粒粮食,乃是一个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常识。
从全球范围看,粮食安全问题并未彻底解决。据今年7月13日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等机构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显示,在全球范围内,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2020年饥饿人数至少新增约8300万,甚至可能新增1.32亿。
报告指出,2019年全球有近6.9亿人遭受饥饿,与2018年相比增加1000万,与5年前相比增加近6000万。其中,亚洲饥饿人数最多,非洲饥饿人数增长最快。报告说,疫情使全球粮食体系的脆弱性凸显,需要各方共同应对。
从中国国内的情况看,权威数据显示,近10年间,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加,2019年产量最高达6.64亿吨,比2018年增加0.9%,创历史新高。稻谷和小麦产需有余,完全能够自给,谷物总体自给率超过95%。
尽管如此,仍需居安思危。“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一方面,土壤、水等农业资源紧缺、劣化,仍对国内粮食生产能力产生很大约束;另一方面,受国际形势影响,国际粮食市场存在的不确定性会放大粮食保障危机。
特别是,因为粮食生产周期长、存在一定风险,以及比较效益不高等因素,多地农民种植热情不高,土地撂荒现象时有发生,而急速推进的城市化往往又占用了大量适耕土地,这些均对稳定的粮食供给形成威胁。
当此之时,首先要从每一个公民开始做起,避免浪费,多一点节约,多一点“刚刚好”。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通等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中国有14亿人口,如果每人每月浪费500克粮食,一年全国就将浪费了78万吨粮食。
此外,还要从生产环节、流通环节着手,激发农户和农业企业生产经营积极性。同时,也要加快推进农业对外合作,完善农业全球化战略布局。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要明白,即便是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当下,节约仍是一种个人美德、社会公德。惟有从每一个人做起,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帮助我们克服任何困难险阻,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标签: 节约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