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心理疏导五步手法_心理疏导技术
联系我们心理疏导五步手法_心理疏导技术
如下图所示,聆听、区分、提问、反映和引导,是心理疏导的五步手法。通常在聆听到对方信息后,首先要区分出对方是“心态性问题”还是“技术性问题”,如果属于技术性问题,不能避而不谈,应当予以恰当的解决问题路径的引导;倘若疏导者本身对该问题领域不熟悉,也要引导对方到合适地方予以解决。
对于心态性的问题,则应当通过提问引发深入探讨,并在进一步区分之后,把心理真相反映给对方,让对方可以观察到自己,并愿意做出新的尝试。疏导者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恰当的技术引导,支持个体自我调节和改善发展。这是心理疏导最基本的工作路径。
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疏导者,就要让五步技巧成为你的“本能”。心理疏导者的五步技巧是心理疏导技术中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在疏导过程中,我们需要将这些技巧综合发挥运用,融会贯通。五步技巧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1. 聆听
“聆听”是心理疏导能力中最基本的一环。所有个体的信息、资料,疏导者都是通过聆听搜集来的。如何可以听得更多、听得更全,听到个体真实的状态。这个真实的状态,包括对方的“错误认知”、“思维模式”、“自我概念”和“偏见”等,它们隐藏在当事人言行举止的后面,在心理疏导术语中,称为“真相”。心理疏导工作者要透过对方的行为举止和言论观点,看到后面的真相,并且能够把真相呈现给当事人观察。聆听,是疏导技巧中的第一个。
1.1 聆听的目的
听明白事情,即个体在情感上或者发展中所纠结的事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听清楚了之后,有利于做出准确的区分。该事情是技术性问题占多呢还是心态性问题占多。一般情况下,没有纯粹的技术性问题,同时在技术性问题的背后还藏着心态性问题。在听明白事情的过程中,还要听出事情背后的真相。
唐太宗曾经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他是在谏议大夫魏征去世的时候哭着说这番话的。唐太宗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明君,他开明聪睿,从善如流;而魏征则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规谏,两人之间可谓高山流水,相得益彰,成就了恢弘盛世的“贞观之治”。
古代的君主能够“以人为镜”,今天的人们更应该用别人来做自己的镜子。韩非子说:“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人的长处是对身边的事情和人能够洞察入微,对别人的行为可以做到明察秋毫,却唯独难看见自己的容貌和心态,必须以铜为镜正衣冠,以人为镜知得失。心理疏导者就是对方的一面镜子,把对方的行为和心态真实地反映出来。
所以,聆听一是听明白事情,二是指“代个体去听”。代替个体去捕捉未曾察觉或忽略的有效信息,支持个体自我察觉。就像雷达反馈一样,让个体了解自己所处的境况。为有效心理疏导作好铺垫。
1.2 聆听时的态度
镜子只会告诉人们的形象是什么样,而不会告诉人们究竟该保持什么样的形象、应该穿什么衣服。也就是说,镜子是客观地反映真相,不会有自己的判断。同样,心理疏导者要放下自己的价值观、信念和情绪,真实地反映出对方的状况。
心理疏导者如果不将“自己”放下,就会给对方错误的反映。“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战国策·齐策一》记载: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齐相邹忌问妻子、侍妾和客人:“我跟徐公谁美?”他们都说:“徐公不如您美。”几天后,徐公来访。邹忌仔细端详他,自以为不如;再照镜子看自己,更感差得很远。邹忌很感慨:“我妻子说我美,是偏爱我;侍妾说我美,是怕着我;客人说我美,是想有求于我!”邹忌有自知之明,从而领悟到一个被偏爱者、敬畏者、有求者包围的人,可能因听不到真话而导致完全错误的判断。他用切身的体会劝谏齐威王,终于使齐威王听从。
如果心理疏导者本身没有“空”,没有“归零”,就会像邹忌的妻子、侍妾和客人一样,不能客观地反映对方的真实状态,这样不仅帮助不到对方,还会为对方蒙上更厚的迷雾。领导者因为员工的表现不好而情绪烦躁,或者对员工心存愤怒,就会受自己情绪的影响而变得主观,心理疏导过程就无法有效完成。所以,聆听者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忘我。放下自己的情绪和身体状况干扰,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
(2)专注和求知。全神贯注于个体,“听”在当下,全面接收个体传递的信息。
(3)坦诚开放、抛开批判。不会因为与自身的取向差异而排斥、抗拒。否则,可能会让个体鼓足勇气打开的心门关上。影响疏导有效进行。
1.3 聆听些什么?
作为心理疏导者,我们的聆听,关注的不是表面的答案、信息,我们关注更多的是个体的心声,是那些没有讲出来的埋藏在心底的声音。其主要有:
(1)动机,即出发点。
(2)信念,即已经形成的认知,它是埋在内心深处的“指挥棒”。信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成果。信念对于一个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聆听信念是关键。
(3)情绪,情绪中蕴藏着很多信息。而且,需要优先处理。处理好了情绪,才可以进入下一步。否则,容易引起抗拒。这样心理疏导就会受阻。处理好情绪的关键,是耐心,耐心的背后是接纳。老子说:静为躁君。个体有情绪时,平静地接纳,是重点。
同时,要听出对方叙述事情的内容,要关注到这些事情同时是我们观察当事人所在结构其他变数的机会。当一个妻子在控诉她丈夫的不负责任表现时,这些丈夫的行为表现部分是事实,也有部分可能是妻子的演绎。心理疏导者一方面要关注到这位妻子的演绎(这是观察真相的窗口)的同时,也在收集关于她丈夫的信息。系统思维需要我们尽最大努力不要忽视信息,个体说出来的事实和演绎,对看到真相同样重要。
疏导者要能够聆听到,首先要锻炼自己听的能力。因为“聆听”是从“听”发展来的。没有扎实的“听”的能力,就不会有好的“聆听”。因此,我们需要先锻炼好自己“听”的基本功。只有我们能够“听”到更多,我们才能“聆听”出背后的真实信息。
1.4 聆听的锻炼
当我们不断提升自己听的能力,能够减少干扰,听到越来越多的时候,根据我们听到的关于个体的综合的信息,我们就可以逐渐聆听到个体的心声了。因此只凭说的内容,我们是无法洞察个体的真正心声,只有我们在听的时候得到更多的信息,我们才可以聆听到个体的心声。
注意:即使心理疏导者认真聆听,听到的个体心声(动机、信念、情绪等)严格来说也是心理疏导者的一种判断,因此不要把聆听到的东西死认为真理,我们还要将聆听到的与个体求证。心理疏导技术的磨练,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准确地做出判断。
2. 区分
“区分”是体现心理疏导者价值很重要的一环,心理疏导者不仅要能够区分到个体认知当中的盲点,还要有效反映,让个体接收到这个区分,从而看到自己的盲点。
2.1 什么是区分?
我们都知道心理疏导者是在认知的层面来疏导个体的,怎么更好地理解这句话呢?其实就是说,我们是在个体认知的层面上帮个体作区分。使得个体在认知上发生变化,从自我的信念上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与多面性,让郁结在内心的能量释放出来。例如,如何区分“同情”与“关心”呢?这是两个很容易混淆的概念,我们都知道他们之间是不完全相同的,但仅仅是隐隐知道是不够的。因为很容易在具体的生活中,我们就将自己的表现混淆了。我们必须要清晰地区分出来。当我们深入地去看,我们就会把握到,原来两者的区分点在于:“同情”是将自己摆的位置比对方高,因为强者才会同情弱者,所以是基于对方的情况决定的;而“关心”则是将自己摆得和对方平等的位置,因为不论对方的情景如何,我们都可以平等地关怀对方。这就是心理疏导中的区分,它是一种专业能力。
2.2 区分什么?
从某种程度上讲,心理疏导的过程就是一个区分的过程。我们通过聆听接收信息,通过区分处理信息,通过提问调试方向,通过反映区分出来的真相帮助个体提高对自己的了解,帮助个体清晰自己的认知,帮助个体看见自己身处的人生位置,开拓个体的信念范围,支持个体的自我成长。
首先是最初级的区分——区分对方是技术性问题,还是心态性问题,如果是技术性问题,就直接予以引导,而不用进入心理疏导环节。一般情况下,做疏导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去区分:
第一,要善于区分聆听到的“事实、真相、演绎”。
事实——真实发生的事件本身,比如,狼来了的故事中,小孩两次说谎。第三次又说狼来了。
真相——事实背后的真正原因,比如,第三次真的狼来了。小孩没说谎。人们看到的往往是事实,却不一定是真相。美国攻占伊拉克,经过电视转播,世界上各地的人都知道了战争,人们看到的是美国发动战争,并且攻占了伊拉克这个事实。美国攻打伊拉克的真相是什么呢?有很多人分析、评论,以为自己知道真相,其实,他们分析评论的只是一种演绎,是根据他们的经验总结出来的演绎,是在事实基础上推导而得的演绎。真正的真相,恐怕只有当事人才最清楚。
演绎——人们选择的看待事实的特定角度或逻辑,比如,小孩第三次说狼来了,人们认为“一定跟前两次一样,也是在说谎”。
我们可以再看看“关心”“同情”这个例子。假如个体的真实表现是“同情”,而个体却混淆了,以为自己正“关心”对方。我们从第二个角度入手就不难发现,个体的目标应该是想对方更好、更顺利;但现在却渴望通过行为,体现自身的优越感、别人的认同、羡慕(障碍、成果在这里看不出来)。
第二,还要善于区分出个体的主观诉求和真实需求之间的差异。通常情况下,个体嘴上说的要求,是限于他自己的认知局限而提出的诉求,那还只是他的表象,心理疏导者要看到这个表象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课程案例”中小曹渴望获得婚姻幸福,她寄希望于丈夫能够有所改变;但是她没有意识到真正的障碍是什么。只有通过区分,让小曹看到了障碍是什么,她的诉求才有了满足的可能。
2.3 怎样让个体认可心理疏导者的区分?
仅仅是心理疏导者区分到了个体的盲点还是不够的,心理疏导者必须有效地让个体也认可这个区分,个体才会认识到自己的认知误区,进而迁善自己。因此,心理疏导者作出区分的技巧同样重要。心理疏导者自己区分到了,但没有办法让个体接收到,等于没有区分。
心理疏导者作出区分的常见形式有:
——运用问题;
——直接指出;
——通过反映;
——通过比喻。
这些形式都可以有效地作出区分。其中最简单、最容易掌握的就是“直接指出”。直接将心理疏导者区分到的信息,平直地描述出来就可以。这是初学者最容易上手的一种形式。随着我们不断实践和积累,其他形式的灵活运用,可以增加心理疏导者语言的丰富性;增强心理疏导者的冲击力、感染力。持之以恒地不断锻炼,可以令我们更加生活化、更加自然也更加精准有效地作出区分,从而帮助个体收到更大的启示。
标签: 心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