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艾灸
一提到治病,大家的第一反应往往就是吃药、打针。其实,除了吃药、打针外,还有一种治疗方法,叫艾灸。
有人说,中医治病有三大宝,这第一大宝就是“一碗汤”,第二宝是“一根针”,还有一宝,就是“一炷灸”。一碗汤自然是指汤药。在没有西药的时代,“一碗汤”是人们生病之后的唯一选择。“一根针”不是指现在输液用的吊针或注射器,而是指毫针。医者用毫针刺激人体的相关穴位来激发经络之气,达到治病养生的效果。这种方法又称“针刺”。有人认为针刺就是针灸,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针灸其实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那么什么是“灸”呢?我们来看这个字,它的下面是个“火”字,《说文解字》对其的解释就是“灸,灼也,从火”,即用火烧烤之意。而灸法也就是借助热力给人体以温热刺激,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益寿延年的目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三宝“一柱灸”。
《医学入门》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能起到针、药所不能起的灸法最常见的就是艾灸,即用艾叶来施灸。艾叶也就是艾草的叶子。大家对于艾草应该不会陌生,特别是在江南一带,每到端午时分,家家户户都会在将其悬挂在门口以驱毒避邪。中华物产丰富,为何单选艾革呢?这是因为艾草还有一个称呼——医草。
《本草纲目》对艾草的记载是:“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正因为如此,所以许多疾病用艾草治疗都是有效的。而农历五月,在民间又有“毒月”、“恶月”之称。这是因为经过一冬的蛰伏,许多病毒也在此时蠢蠢欲动,瘟疫也极易在此时暴发。由于科学水平的限制,古人往往认为患上瘟疫的人是“中邪”或“撞鬼”了。有些人误打误撞地把艾叶悬于屋内,因此没有被疾患感染,使人误以为这种草有避邪的功效。于是,家家户户便模仿起来。端午挂艾的传统就是这样来的。
我国至今还留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民间谚语。除此外,艾草还有一个功效,就是驱虫。古代没有蚊香,遇到蚊虫肆虐怎么办呢?古人是很聪明的,他们将艾草阴干后搓成绳,再点燃,这样就可达到驱蚊的效果。也可以将艾草与苍术、白芷、大黄、芸香等中草药放在室内燃熏,不仅能赶走蚊虫、爬虫,还能起到杀菌消毒的效果,而且绝对是“纯天然无污染”。
中医认为艾草有“纯阳之性”,能“通十二经”,可“回阳”,正因为如此,所以才成为灸法的最佳选择。艾又有生艾与陈艾之分。生艾是指新鲜的艾叶。将艾连茎割取,在太阳下暴干,就成为“干艾叶”。一般讲到艾叶,就是指干艾叶。艾叶放一年,是“一年陈艾叶”,放两年是“二年陈艾叶”,放三年是“三年陈艾叶”。
李时珍言:“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神灸经论》也说“凡物多用新鲜,惟艾取陈久者良。以艾性纯阳,新者气味辛烈,用以灸病,恐伤血脉。故必随时收蓄、风干、净去尘垢,捣成熟艾,待3年之后,燥气解,性温和,方可取用”。也就是说,三年以上的陈艾叶才能用。《孟子》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用陈艾叶加工成绒状就是“陈艾绒”。所以,陈艾绒可不是用新鲜艾叶加工成绒状后再放若干年,而是先将艾叶放制几年,然后再将其制成艾绒,这个先后顺序一定要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