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经》的《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夫经络以通,血气以从,复其不足,与众齐同,养之和之,……其形乃彰,生气以长”,讲的是经络畅通与养生保健和疾病治疗的密切关系。
经络是人体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其遍布人体,纵横交错,把人体的皮肤肌肉、四肢百骸及五脏六腑全部井然有序地互相联系起来。经络最主要的构成是连接体表和脏腑的12条主经,以及贯通背部、腹部的督脉和任脉,即人们常说的 14 经脉。每条经脉上又有若干呈特殊感应点和刺激点的腧穴即穴位。
经络是一种网络周身、联通整体与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的通道。除此之外,其尚有抗御病邪、反映病症和传导感应、调整虚实的功能。
经络养生,方法众多
中医学中独具特色的针刺、艾灸、拔罐、刮痧、推拿按摩、穴位药物贴敷、传统健身功法等适宜技术,由于其主要作用就在于通过刺激、锻炼经络与穴位,使得经络畅通,气血顺畅,阴阳平衡,脏腑强健,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所以这些均是常见的经络养生方法。
在今天,天然疗法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经络养生、经络治病法受到了无数人的追捧,很多中医大家对人体经络的养生作用也是倍加推崇。如果能掌握一些定位和实施方法方便的穴位,来达到自我保健和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相当于随身携带“保健医生”,能够便捷有效地解决很多健康问题,既方便又省时省钱。
一,太阳穴
定位:位于头部眉毛和外眼角之间,向旁1寸凹陷处。
功能主治:本穴可以疏通经络、缓解疼痛,针对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症。当人们长时间连续用脑或使用电脑过后,太阳穴往往会出现重压或胀痛的感觉,这是大脑疲劳的信号。这时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恶心欲呕时点按此穴效果也非常显著。
操作方法:按摩时首先调整好身体姿势,一般坐姿。保持身体端正,脊背挺直,挺胸收腹,情绪稳定,精神集中。将手掌搓热,贴于太阳穴,稍稍用力,顺时针转揉10~20次,逆时针再转相同次数。也可将手掌贴在头上,以拇指指肚分别按在两边太阳穴上,稍用力使太阳穴微感疼痛,然后顺逆各转相同次数。
二,印堂
定位:面部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功能主治:本穴可以散头部风邪,通窍止痛,主要针对头身痛、五官不适,如头痛、前头痛、失眠、鼻塞、流鼻水、鼻炎、目眩等。长期按摩此穴还能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操作方法:用拇指和食指、中指的指腹点按本穴12次,也可用两手中指,一左一右交替按摩。
三,风池
定位:位于枕骨下两侧凹陷处。
功能主治:本穴可以提高人体抵抗力来缓解机体不适。所以按摩本穴可以缓解头痛、耳鸣、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肩背痛,改善感冒症状等。落枕时也可点按此穴。
操作方法:先用右手拇、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用力一捏一松;换左手拿风池25下;用双手大拇指分按两侧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用力揉捻旋转各50下。
四,安眠
定位:在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翳风穴在耳垂后面,平时被耳垂覆盖,于此处设条直线连到风池穴中点即是本穴,因本穴对失眠疗效甚好故名安眠穴)。
功能主治:本穴具有清热宁心,镇静安神的功效。按摩本穴可以治疗失眠、烦燥、心悸、头痛、眩晕、高血压、耳鸣、耳聋、神经性头痛等。
操作方法:医者用手拇指肚和中指肚相对,揉患者颈部两侧的安眠穴36次。
五,大杼
定位:第一胸椎棘突(低头后,颈部最高骨性隆起处的下一个骨性凸起)下骨头缝之间旁开大约两横指的肌肉凹陷处。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缓解肌肉骨节的疼痛。如伏案工作太久导致的颈部酸痛、肩部不适、腰背肌痉挛等,都可以按摩此穴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操作方法:在开始感觉到颈部有时酸痛,肩部不适时,经常按摩、揉擦大杼穴,沿着大杼穴上下拍打,每天抽时间做2~3次,每次10分钟,可以通畅气血,避免在大杼穴形成气血瘀阻。按摩大杼穴时会觉得酸痛感比较明显,但按摩之后会感觉放松舒畅。
注意事项:急性颈肩疼痛,伴有颈肩肌肉肿胀者,不可强力刺激大杼穴,以免加重肌肉肿胀,使疼痛加重。
六,合谷
定位: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偏食指一侧,双手都有。
功能主治:缓解各种疼痛,无论外伤还是内科疾病引起的疼痛,均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中医学认为,合谷穴能够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坚持按揉刺激该穴,可以获得自然治愈疾病的功效。按此穴还能有效预防感冒发生。
操作方法: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地按压,频率约为每2秒1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重要的是按压力量要稍强,穴位下面要求出现酸、麻、胀,甚至有窜到食指端和肘部以上的感觉,即“得气”现象。这样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早晚2次,每次2分钟。
注意事项:对体质较差的病人,按摩时不宜给以较强刺激,孕妇一般不要按摩合谷穴。
七,神门
定位: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仰掌的取穴姿势,神门穴位于手腕部位,手腕关节手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功能主治:本穴可以提高心功能,缓解机体不适。用于治疗健忘、失眠、多梦、情绪烦躁、胸痛、便秘、食欲不振等病症。
操作方法:拇指指端按压此穴或用小夹子夹住此穴2秒钟,然后放开,反复几次,效果更佳。
注意事项:按摩此穴时力量不需太大,同时也不必刻意追求酸胀感。
八,内关
定位:位在手掌横纹上二寸(即三手指)正中,于两根筋的中间,有酸胀感。
功能主治:本穴历来作为治疗心脏疾患的要穴,可安神理气通滞。比如因疲劳引起的心慌心悸等症状,也可用以防治咽喉痛、胸痛、手臂内侧痛、上腹痛、腹泻、月经痛及呕吐等。特别推荐:打嗝者点按此穴5分钟即可止住。
操作方法:一只手的四个指头握住被按摩的前臂,使这只手的大拇指垂直按在内关穴,指和两筋平行,指甲要短,以指尖有节奏地按压并配合一些揉的动作,拇指用力点压1~2分钟,再揉按1~2分钟,交替进行,直至症状得以缓解。
九,足三里(人体第一保健与强壮要穴)
定位:位于双膝,外膝眼下三寸(四手指)胫骨外旁开一手指。
功能主治:本穴经常用于解决消化系统的问题,如腹痛、腹胀、便秘、腹泻、呕吐等。此外,本穴对因阳气亏虚引起的身体不适如肢体怕冷、疼痛等症状均有较好效果。操作不限时间和场地,但注意每天都要按揉,持之以恒才能有效。
操作方法:1.端坐凳上,四指并拢,按放在小腿外侧,将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里穴处,作按掐活动,一掐一松,连做36次。两侧交替进行。2.正身端坐,小腿略向前伸,使腿与凳保持约120度,食指按放在足三里穴上,移放中指在上面加压,两指一并用力,按揉足三里穴,连做1分钟。两侧交替进行。3.正身端坐,小腿略向前伸,使腿与凳保持约120度,将拇指指端按放足三里穴处,力集中于指端,尽力按压,然后推拨该处筋肉,连做7次。两侧交替进行。
按摩足三里最好采用推拿与按摩相结合的方法。由于足三里下面肌肉较丰满,手力小有时难以达到得气的效果,也不排除应用一些辅助器械或由别人帮助按摩。
十,三阴交
定位:位于双脚内侧,在踝骨突出的骨上三寸(四横指)。
功能主治:本穴对消化病、妇科病有较好疗效,包括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水肿、小便不利、失眠等。
操作方法:用双手大拇指按压双脚三阴交或转圈2分钟,早晚2次。
十一,天枢
定位: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2寸处。
功能主治:本穴主要是用来解决消化问题的。按摩本穴可以治疗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症。
操作方法:用两个拇指顶在天枢穴位置,然后做轮转按摩。
十二,神阙
定位:位于肚脐正中,即肚脐眼,此穴通神气与所有穴位相通。
功能主治:本穴能补元气,增强免疫能力,是人体长寿大穴。主要用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经常按摩神阙穴可使人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还能预防感冒、纠正肠功能混乱、帮助消化等。若有晕车、晕船,可在上车前2小时,用橡皮膏贴内关或神阙加以预防。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根骨按压肚脐眼,双手重叠按压或转圈2分钟,早晚2次。温和灸、隔姜灸、附子灸,亦可用灸盒置艾条或艾绒后放在此穴上,每次施灸15~30分钟。
十三,气海
定位:位于脐下1.5寸,为保健要穴,有强壮作用。
功能主治:本穴作为常用的保健学、养生穴,对于提高机体抗病力效果较好。对月经不调、带下过多、脱肛有一定防治作用。
操作方法:温和灸、隔姜灸、附子灸,亦可用灸盒置艾条或艾绒后放在气海穴上,每次施灸15~30分钟。注意不要烫伤。
十四,关元
定位:位于肚脐下三寸(即四横指)。
功能主治:本穴主要能够提高机体抗病力,对缓解消化系统、植物神经的功能紊乱有良好效果。常用以处理尿频、黄白带下、痛经、眩晕、神经衰弱等问题。
操作方法:用手中指按压或先逆时针后顺时针转圈按摩。
在此,需要提注意的是,对以上穴位进行自我按摩保健,其效果因年龄、体质不同各不相同,因人而异,但只要坚持进行,对身体健康都是有益无害的。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标签: 中医经络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