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任何微小的浪费都可能汇成一个巨大的数字。有报告显示,我国每年在餐桌上的浪费约为12%,大型聚会浪费达38%。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我们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从小我们都接受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教育,也懂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近几年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日子一天天好过了,餐饮浪费现象却越来越严重,令人痛心!家底再厚,也禁不住造。日子好了,也不能奢靡。所以我们要明白:吃光盘中餐不仅是美德,更是责任。
那么这种浪费的根源是什么呢!从根本上看,主要还是复杂的“人情世故”引起的。好“面子”,是中国人文化基因里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它在生产、生活等诸多领域都有映现。比如宴请时,很多人都这样纠结过:菜点少了,未免让人感觉“诚意”不够,不仅撑不住台面,自己也觉得“掉份”。最后,一桌盛宴变成“剩宴”……一直以来,国人对体面、排场的饮食文化,似乎有着渗透心髓的“执念”,浪费也就相伴相生。因此,整治餐饮浪费是一场持久战。革除陋习痼疾,也不可奢望毕其功于一役。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采取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但是要彻底扭转这样“好面子“的执念,还是要多管齐下,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社会深入推进制止餐饮浪费工作。一是要加强不良消费习惯改变。大力倡导合理、健康的饮食文化,推动餐饮消费习惯从“吃剩有余”“顿顿有余”向“杜绝浪费,够吃就好”转变。二是要加强餐饮法规制度约束。餐饮业协会要健全“厉行勤俭节约 反对餐饮浪费”的标准,提升餐饮企业绿色发展的水平,加强立法约束,以法规形式规范餐饮消费行为,禁止餐饮经营者设置最低消费,建立节俭消费提醒提示制度。三是加强餐饮消费督促检查。针对在宴席、自助餐、机关食堂等场合浪费的问题,注重运用媒体、公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种社会力量进行监督,对那些陋习不改,依旧讲排场、比阔气,造成餐饮浪费严重的单位和个人,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批评曝光,形成强大舆论压力。
节约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人格修养,更是一种睿智、远见和责任。摈弃浪费陋习,每一位国人都应是参与者、倡导者和“破冰者”。唯如此,勤俭节约才能真正成为新时尚,社会发展才能有更加可期的未来。
标签: 勤俭节约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