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对于理财产品市场和投资者来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随着资管新规、理财新规以及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的陆续出台等,被业内人士称为资管元年。从权威机构发布数据看,理财新规发布实施后,理财产品的规模是缩小了,包括存续只数和余额。
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8)显示,截止2018年底,全行业共有非保本理财产品4.8万只,存续余额22.04万亿。而2017报告显示,2017年底全行业共有理财产品9.35万只,存续余额29.54万亿。剔除极少量保本型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无论在存续只数和余额上都呈现下降趋势。这其中有何原因?
受流动性宽松影响,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走低,对投资者产生了分流。从2018年理财产品收益走势可以看出,在2月份平均收益率达到阶段性高峰4.91%,此后由于央行连续四次降准,释放数以万亿计流动性,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得以一定缓解。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也就出现连续10个月的回落,至12月平均收益率跌至4.39%,全年共下跌0.45个百分点。
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即将退场,对投资信心有一定影响。4月出台的理财新规明确表示,理财产品必须打破刚性兑付,实施净值化管理,而保本型理财产品的过渡大限就是2020年底。毫无疑问,在这短期过渡中,很多银行的保本型理财产品正在不断停售或下架,投资者转向。这也是结构性存款和理财异军突起的原因,因为它们在理论上可以保本,成了保本型理财产品的替代品。
同样道理,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的出台,也对投资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从办法中可以窥见,一方面理财子公司作为商业银行的全资子公司,以独立法人身份对外承担责任,其风险与母公司基本隔离,对于长期从银行购买的投资者来说,这种信任度还有待培养;其二,虽然理财子公司投资门槛被无限降低到1元,鼓励全民理财,但因其募集资金可以从此直接进入股市,投资风险也就可能被放大。在承担较大风险的条件下,投资者是否可以获得对等更高的回报?大多数人还持有观望态度。
2018广义货币M2增速为8.1%,余额182.67万亿,不可否认其中部分流入房地产市场和股市,但仍然有不少资金回流入了银行。截止2018年底,我国住户存款余额为72.44万亿,净增7.2万亿,增速达到10.2%,这与理财产品市场规模负增长形成了强烈反差,也间接表明一个事实,投资者获利和避险意识比较强烈。
标签: 银行理财新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