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8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下称“《通知》”),对银行结构性存款定义、产品发行和销售资格进行规范,这其实可以看作是“资管新规”配套三部曲的终章。
从《通知》的内容来看,监管层通过设置发行银行门槛,对结构性存款去假存真。首先,发行结构性存款应具备普通类衍生品交易业务资格。衍生品资格分为两类,基础类资格只能从事套期保值类交易,普通类资格可以从事非套期保值类交易。截至2018年年底,具备衍生品资格(包括基础类和普通类)的中资银行共有55家(包括6家大行、1家政策性银行、11家股份制银行、22家城商行、15家农商行),城商行占比为16%、农商行占比为1%;其次,有真实的交易对手和交易行为。
结构性存款可分为“真结构”和“假结构”,“假结构”主要是指行权条件“失真”,能以几乎100%的概率达到收益上限,而“真结构”不受影响,也是未来结构性存款的发展方向;最后,结构性存款纳入表内核算,按照存款管理。结构性存款在“资管新规”之前作为保本理财,统计在银行表内“客户存款”项下,已按规定缴纳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基金。
《通知》的颁布,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存款定价的压力,降低无风险利率。在同业负债不超过总负债1/3的政策约束下,原来同业业务占比高的中小银行一般性存款揽储压力大,加剧了存款竞争。9月底结构性存款余额为10.85万亿元,其中大型银行为3.88万亿元,占存款比例4.3%;中小银行为6.97万亿元,占存款比例8.2%,新政推出后将抑制中小银行高息揽储的能力。
从通知来看,以后结构性存款的管理将更加规范信息,披露和销售也会更加的符合要求。因此,银行发行的结构性存款可以减少高息揽存的现象出现,在低利率的市场中,货币基金收益不断下降,结构性存款作为保本理财的替代品去发行,有利于缓解银行端的成本压力。大型银行的结构性理财还是可以值得投资的。
标签: 银行理财新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