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清热凉血利湿 治诸血症及皮腠之疾

农百科 230 0

  原标题:槐花:清热凉血利湿 治诸血症及皮腠之疾

  槐花为豆科落叶乔木槐的花朵或花蕾。性味苦、微寒,归肝、胃、大肠经。有凉血止血,清肝明目之效。

  槐花为笔者临床上的习用药,除因其易得而价廉外,还在于其功效独特。笔者在临床上常用槐花于以下诸病的治疗。

  凉血止血,疗下焦出血

  槐花功能清热凉血,对于各种血热妄行的出血均可用之,然于下焦出血尤为适宜。张元素谓:“治肠风下血,湿热便红,气痔、酒痔、脉痔,总因湿热下于大肠血分,必须用之。”如治肠风便血,《普济方》单用槐花炒,研细末,每服三钱,早晚食前白汤调服即效;而《经验方》则以槐花与荆芥配伍,研末酒服。治脏毒下血,《证治准绳》以槐花与枳壳、刺猬皮等配伍,研末,酒服或煎服。而对于痔疮出血,槐花更是常用之品。如《成方便读》以槐花与黄连、地榆等相伍,用于新久痔血。而对于痢疾下血,张元素槐花散,以之配青皮、荆芥煎汤服,治血痢久不止,腹中不痛,亦无里急后重者。槐花又可治崩漏之疾,临床多与黄芩、白芍、棕榈炭同用,以增强凉血止血之作用。而对于热结膀胱引起的血淋、尿血,也可选用槐花治之,配伍小蓟、茅根等效果更为突出。虽说槐花用治下焦出血者较多,但对于血热妄行之鼻衄、吐血也不乏佳效。如对于肝火犯肺,血随火升而致的倒经,可与丹皮、山栀子、牛膝同用,凉血止血、引血下行,则倒经自止。对于吐血,《沈氏遵生书》载有槐花散,以槐花与百草霜研末,茅根汤下,效果称奇。更有以槐花与乌贼骨研末吹鼻治鼻衄,以槐花一味研末敷舌治舌衄,以槐花与荆芥研末服并擦牙治牙宣等,均可选用。现代研究发现,槐花含有红细胞凝集素,能缩短凝血时间并存在量效关系,炒炭后凝血作用增强,这可能是槐花具有止血作用的现代机制。

  清肝明目,治头晕目赤肿痛

  槐花苦寒,入肝经,清热凉血,故对肝热上冲所致的目赤肿痛,头胀头痛,以及眩晕等证,单用槐花即可获效。代茶饮,也可以配伍菊花代茶饮。如果煎汤服用,配伍夏枯草、黄芩、龙胆草,效果更佳。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槐花有显著的降压作用,但持续时间不久,故对于高血压患者,配伍夏枯草、天麻、寄生等服用,可以达到降压快而药效持久的效果。民国时期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先生,常将槐花与黄芩同用,作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常用药对。另槐花中含有大量的芦丁,能降低毛细血管的异常通透性、脆性,可用于高血压伴有出血倾向者。

  凉血解毒,治痈肿疮疡

  痈肿疮疡,多以血中瘀热为病理基础,槐花清热凉血散血,故对于疮疡有治本之效,临床上将槐花加入五味消毒饮或仙方活命饮中应用,可以增加疗效。

  凉血利湿,疗阴疮湿痒

  中药学讲义中多讲槐花有清热凉血之效,而不谈其祛风除湿之功,从《本草正》言其:“治……阴疮湿痒……解杨梅恶疮,下疳伏毒”来看,其燥湿解毒之功不可忽视。笔者对于下焦湿毒为患所致的阴部湿疹、黄带瘙痒等,常用此物治之,每每收效。如笔者曾从冉雪峰弟子龚去非处得之一方,名旱莲槐蓟汤,由旱莲草、槐花、大蓟、生地、地榆、茜草、黄芩、栀子、蝉蜕等组成。该方对于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急性肾炎等效果颇佳,现已成为笔者的常用效方之一。

  外用治鹅掌风神效

  鹅掌风是中医病名,包括现在的手癣、湿疹、汗疱疹等一系列有相似症状的疾病,表现为手部掌面皮肤红斑、丘疹、丘疱疹、水泡,有些可以出现流水、渗液、结痂,一般伴有剧烈的瘙痒。如果病程日久,可以形成苔癣样变,临床治疗不易。中医认为该病病机为血热挟湿挟风使然,而槐花兼有凉血、燥湿、袪风之功,故对于本病有很好的疗效。用法为:以煎汤熏之,并用瓦松搓患处,交替进行,每日3~5次,多于1周内痊愈。此法载于古方,笔者试用过,效果确实。

  槐花常用量内服以10~30克为宜,外用适量煎汤熏洗或研末撒于患处。槐花性寒,脾胃虚寒者慎服。槐花清热凉血燥湿宜生用,止血宜炒用或炭用,若因血热妄行而致出血,可以生槐花、槐花炭并用。


标签: 养生常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