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片票房真正意义的前二十名排行榜

农百科 105 0

香港票房收入数字只有一个意义:

  制片商是赚是蚀,有没有钱、有多少钱继续拍片。

  还有,倘是香港票房好,外埠版权价值相应提高。

  更有意义的是观众人数。

  要看1971年至现在的三十年内有甚麽变化:

  (一)香港的年中人口:(1961: 3 168 100)

  1971:4 045 300

  1981:5 183 400

  1991:5 752 000

  1998:6 687 200

  现在:6 800 000(比1971增加68%)

  (二)戏院数目,座位数目

  1971年比起现在,戏院数目多得多,每戏院座位数目也比现在流行的小型戏院大得多。全港戏院座位总数目肯定比现在多得多。(只是印象,我没有数据。)

  (三)每天放映次数

  1971年,是每天四场:二时半、五时半、七时半、九时半。

  现在很大弹性,每天可放映六至七场。

  (四)票价

  1971年,是楼座$3.50,後座$2.40,中座$1.80,前座$1.50或$1.20

  现在是划一票价,多是五六十元(?)

  1971年的票价,是楼座$3.50,後座$2.40,中座$1.80,前座$1.50或$1.20。

  每天四场:二时半、五时半、七时半、九时半。

  现在香港电影院票价:六十元

  每天六场:十二时、二时、四时、六时、八时、十时

  某些电影院有特价,如:

  星期一、三、四、五的日间场(十二时、二时、四时):五十元

  星期二整天六场:四十五元

  另有长者、儿童特惠

  我试图考虑通货膨胀因素,便以通常作参考用的

  “平均每七年翻一翻,即平均每年增10%”为准去推算。

  1971年最受欢迎的是$2.40的後座。没太多人花得起楼座的$3.50,中座前座看得太辛苦,座位也不多。便以$2.40每年增10%,果然得出现在的六十元!

  (傻瓜!票价当然只是隔许多年方加一次。)

  再假设通货膨胀也是稳定的每年10%,(傻瓜!)计算出当年的票房记录,是等同今天物价的多少,见最右直行。再重列英雄榜,以港元代表各英雄的观众数目比例。

  以上资料由香港huangjian兄提供

  经过计算,得到如下结果

  香港电影自从70年后到现在观影人数排行榜

  -----即真正意义上的票房前二十名的港片

  (排名) (出品年份) (电影名称) (换成今天的票房) (观影人次:百万次)

  1. 1982 最佳拍档 22830万 380.5

  2. 1984 女皇密令 21170万 353.0(最佳拍档女皇密令)

  3. 1986 英雄本色 20160万 336.0

  4. 1985 福星高照 19670万 327.8

  5. 1987 龙兄虎弟 18760万 312.6

  6. 1984 圣诞快乐 18638万 310.6

  7. 1985 夏日福星 18496万 308.2

  8. 1988 八星报喜 18260万 304.3

  9. 1981 摩登保镳 17125万 285.5

  10.1985 警察故事 17031万 283.8

  11.1988 警察故事续集 16812万 280.0

  12.1987 监狱风云 16726万 278.7

  13.1987 A计划续集 16637万 277.0

  14.1990 赌圣 16530万 275.5

  15.1988 飞龙猛将 16526万 275.5

  16.1986 富贵列车 16360万 272.5

  17.1990 赌侠 16136万 269.0

  18.1984 少林小子 16108万 268.5

  19.1984 全家福 15992万 266.5

  20.1989 赌神 15967万 266.0

  说明:以上考虑的的唯一因素就是物价方面,通货膨胀。

  想想看,《最佳拍档》在1982年收的2604万票房如果等同与今天一部电影收2604万票房,不是很不公平吗?其二者的影响有天差地别。

  这里有更详细的讨论:

  

  文/飞刀.香港制造

标签: 理财app排行榜前十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